【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香港政改是怎麼回事 | |
http://www.CRNTT.com 2010-07-07 10:38:49 |
多方博弈,香港民主碎步前進 廢除“功能組別”的時間表 除了香港,歷史上只有兩個政權實行過類似的議會設計,那就是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西班牙的佛朗哥。當年港英殖民政府借用此策略,安心地把香港打造成一個它心目中的“經濟城市”,方便當年想在香港大賺其錢的英商,以及曾經對其非常效忠的後起華人富豪。立法會“功能界別”的存在不僅不合理,而且還違反了《基本法》所規定的“立法會最終達致全面普選”的目標。但所謂的目標,卻曾在“時間表”的問題上(中央政府的底線是特區2017年可以普選特首、2020年可以普選立法會)陷入長期膠著,因此,這一次政改的突破可以看做是民主博弈的典範。 “泛民主派”的策略——轉向建設性 議員里的泛民主派並沒有明確定義,只不過大家有著一些共同的訴求,比如要求行政長官以及立法會議員全面普選,“泛民主派”雖是少數派,卻完全有足夠能力阻止政府方案的實施。“泛民主派”對功能組別多有詬病;部政黨更是提出2012雙普選的要求。5月16日,其推動立法會五區補選,投票率只有17%創新低,5月20日,特首曾蔭權主動提出和“五區公投”發言人餘若薇進行電視辯論。也正是“五區公投”慘敗,使得“泛民主派”意識到,激進的“雙普選”方案非但與中央政府和基本法有衝突,而且在港內亦缺乏相當的民意基礎,因此改變策略,專項建設性,提出了“一人兩票”循序漸進的方案。 港府和立法會“建制派”——中間路線 2005年,香港政府當時的政改方案未獲通過,便成了曾蔭權的心頭之痛,想當年,他曾展現出極大的誠意,秘密會晤“泛民主派”議員,多方爭取支持等。而這次能成功通過,也少不了他的積極斡旋疏通,走向中間路線的功勞。立法會的主要派別“建制派”,指的是很少對特區政府的運作和政策提出批評和質疑的政黨以及政治人物。 在關鍵議題的投票上,往往因為顧大局而投下贊成票,這可能導致兩個後果,第一,如果政府過於重商的話,一味通過政府提案會導致更多的社會不公;第二,導致強勢政府,讓立法會變成一個橡皮圖章。 因此,一些建制派議員,也在思考改變只投政府贊成票,走中間路線的可行性,這也使得黨派之間的裂縫又相對彌合了一些,各自都往中間路線靠了靠。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