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論壇:選後兩岸關係機遇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8-12-07 00:32:07  


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教授 李義虎(中評社 海涵攝)
 
  李義虎表示,這次九合一選舉的結果有出乎意料的一面,也有符合預測方法邏輯的一面。說出乎意料,是因為這場選舉本是“五五波”的選舉,卻打出了“六四波”的結果:韓國瑜、盧秀燕、侯友誼不僅當選,而且得票高,把對手甩得遠。選舉結果是藍六綠四。具體看,在4、5、6月間,韓國瑜並不被人看好,但8、9、10月間卻異軍突起,逆襲而成,從網紅直播到三山造勢,從空戰到陸戰,從空軍到陸軍,迅速形成了一股速成的、波及面很大的、甚至產生極強外溢效應的“韓流”。說符合選舉預測的邏輯,是因為在9、10月間民調指標,韓國瑜在支持度、看好度兩個方面都出現黃金交叉,都超過民進黨的陳其邁;盧秀燕後來也在這兩個指標上超過林佳龍。自己是黃金交叉,對手則是死亡交叉。過去,我們看支持度的民調多一些,也相信它,往往依此來判斷選舉過程及其結果,也往往“測不准”。而這次依據支持度和看好度兩個指標值,對選舉前景及結果可以看得比較清楚,可以有某種準確性強的預期性。只不過,我們沒有想到最後的選舉結果,是韓國瑜贏面這麼大,領先陳其邁15萬多票;盧秀燕也領先對手很多,侯友誼超過蘇貞昌也這麼多。

   李義虎說,這是一場大體上算是比較理性、平和的選舉,也算是比較有看頭的選舉,連蔡英文在韓國瑜當選後打電話祝賀時也說“過程精彩”;不像過去很多人,包括大陸民眾已經對那種充滿口水戰、奧步情節的選舉厭煩了。更為重要的是,除了對藍綠板 塊、政黨力量、選舉策略等人們經常關注的選舉政治因素外,這次“九合一選舉”有更為值得挖掘的深層的、結構性的因素,這也是多數學者在評論影響這次選舉過程及結果時較為忽視的方面,而且也是使用所謂計量方法、人工智能也很難預測準確到的地方。務須指出的是,本次選舉中顯露出來的深層的、且今後還可能發揮更大作用的力量有兩個:第一個是地方派系的作用,第二個是庶民政治的影響和能量。從總體上說,我們並不排斥藍綠陣營、政黨政治的分野仍然會在今後島內政治中可能發揮的作用,但恰恰是地方派系和庶民政治的力量促使了這場選舉出現了與以往不同的重要場景,也產生了與以往不同的顯著結果。因為按照過去藍綠基本盤、政黨政治的分析邏輯,韓國瑜很難在高雄勝選,盧秀燕很難在台中擊敗對手,國民黨很難在7個縣市奪回政權,丁守中也很難與柯文哲有那麼大的拉鋸戰,且現在還因選舉結果而在訴訟中。但這場選舉,地方派系和庶民政治因素超越了藍綠板塊,超越了政黨政治的傳統影響,也超越了黨內派系的影響,是一次政治基本盤和選舉基本盤的另外情景的大演練。
 
   李義虎認為,韓國瑜在這次選舉中能夠高票當選以及國民黨在其他縣市能夠取得較好戰績,是因為台灣政治中存在著地方派系這一因素,而且地方派系在這次選舉中發揮的作用比在以前的選舉中的作用更大。“地方派系也是一種基本盤,雖然潛藏在基層,但是孕育了很大能量,一旦動員起來,組織成型,爆發力可能超過政黨機器,甚至也是政黨派系的力量所不能比擬的。”
 
   李義虎說,我們研究台灣問題,很早都看過廈大陳碧笙先生的《台灣地方史》,應該對地方派系有所了解。地方派系是自清治時期以來在島內地方政治中發揮實際作用的一個重要的、且是其他任何政治力量不敢忽視的因素;它對今天的島內政治仍是一個雖然是潛在的、但動員起來可能衝到前沿的力量。應該說,在這次“九合一選舉”中,王金平就發揮了很大作用,他出面整合高雄的地方派系,而且整合得比較成功,對韓國瑜從空戰轉到陸戰,從改變政治空氣轉到拿到實際的選票,起到了別人、甚至是別的政治勢力難於起到的作用。因為地方派系一旦整合起來就能夠發揮一種特殊的魔力,“地方派系長期在地方上深耕,掌握著實際資源,在選舉中掌握著造勢的影響力,最終掌握的是選票。挖掘出地方派系的潛力對選舉非常有利。我們今後要高度重視地方派系,未來可能會發揮更大作用。”
 
   李義虎說,地方派系在這次選舉中揮發出獨特、神奇的力量,過去是“天王蓋地虎”,這次是“地虎蓋天王”。這也解釋了藍綠板塊移動失靈的現象,也打破所謂“恒藍、恒綠”的規律,需要高度關注。
 
    李義虎認為,這次選舉中還顯示出庶民政治的重要性,庶民政治超越精英政治,在政治運作中衝擊、壓縮了精英政治的空間,因而可能會發揮出更大的、神奇的作用。所謂庶民政治不僅在台灣存在,在歐洲、美國和拉美也存在,是一種有世界性背景的潮流。韓國瑜從其選舉主張和訴求,到選舉風格和語言,都有庶民政治的顯著特點,如“貨出得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就是台灣版的“改革開放”;“誰給高雄1萬個工作機會就以身相許,晚上陪你睡覺”,這句話就是典型特朗普的風格再現;而“一瓶礦泉水,一萬鹵肉飯,不設競選總部”,則是其競選活動的生動寫照,也是其庶民政治風格的完整體現。在日常政治運作中,在選舉過程中,庶民都提出他們的訴求和主張,並開始付諸行動。而他們的政治代表,都具有庶民政治的從政風格、參政的動作,而且其影響政治的觸點與傳統政治都不一樣,讓大家耳目一新,驚訝之餘樂於接受;比如庶民政治在發表立場性見解的時候都很率真,直逼現實問題,“破”的因素比較大,也不乏“立”的成分;且其語言比較平民化、口語化、大眾化,甚至糙話糙理很多,因此能夠吸引眾多民眾,在選舉中能夠發揮吸票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韓國瑜的勝選,並不是國民黨的勝利,甚至也不是韓國瑜個人的勝利,而是“庶民的勝利”。“韓流”和“柯P效應”或許會代表台灣政治的未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