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 |
中評智庫:國民黨“本土化”的經不能唱歪 | |
http://www.CRNTT.com 2017-08-10 00:13:50 |
2005年7月,外省籍背景的馬英九接任國民黨主席後,國民黨的“本土化”進程不僅沒有停止,反而因政治需要與馬英九個人的“外省人原罪”意識進一步加速,尤其是意識形態的“本土化”更為明顯。儘管馬英九個人的“大中國情懷”毋庸置疑,但在台灣日益“本土化”的政治環境中,“不統、不獨、不武”、“實質維持現狀”最終成為國民黨大陸政策主調,“台灣人選台灣人”、“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決定”、“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等概念開始成為國民黨人的基本理念。如此種種變化,顯示國民黨的“本土化”已經快到突破的臨界點。不過,這股“本土化”趨勢在外省背景、理念被認為“偏統”的洪秀柱上台後有了一次短暫停頓。洪秀柱執掌國民黨一年多的時間內,先後提出“一中同表”、深化“九二共識”、洽簽兩岸和平協議、“要敢於講終極統一”等政策主張,一定程度減緩了國民黨“本土化”的步伐。但是歷史給洪秀柱的是一個沒有實權的黨主席之位,是一個喪失了“追求統一”靈魂的國民黨,即使洪秀柱滿腔抱負要將國民黨往“兼顧本土,不忘統一”之路上引,但這種努力在洪連任失敗後戛然而止。 國民黨“地方化”、“本土化”迎來又一次重大轉折 國民黨“地方化”、“本土化”趨勢經過一系列變化的累積,在2017年迎來又一次歷史關鍵節點。最終選舉結果顯示,多數國民黨員選擇了政治實力更為強大的“本土派”、“維持現狀派”、“淺藍派”代表吳敦義,而放棄了“非本土派”、“偏統派”、“深藍派”的代表洪秀柱。選舉落幕之後,各界從不同角度解讀選舉結果的政治意涵。筆者認為,“吳勝洪敗”的結果不僅代表當前多數國民黨員對吳敦義政治實力的看好與寄託,同時也代表多數黨員對吳敦義所代表的“本土”與“淺藍”的路線的認同與支持。此次選舉前後所出現的多重結構性因素變化更表明了國民黨“地方化”、“本土化”完成了一次新的歷史轉軌。這種轉軌從三個方面可見一斑: 一是黨員結構的“淺藍化”。從省籍結構觀察,國民黨黨員結構的“本土化”早在李登輝時期就已完成,無論是普通黨員,還是黨代表、中常委,台灣本省籍的比例均已超過外省籍。但是從意識形態的光譜看,“深藍”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對黨內權力分配具有關鍵影響。每次黨主席選舉都存在的“得黃復興者得天下”聲音,說明由“外省、深藍”背景、投票熱情較高的退伍軍人組成的“黃復興黨部”對國民黨主席選舉的結果具有關鍵影響。但是2017年舉行的國民黨主席選舉,黨員結構出現重大改變。在各候選人紛紛號召新黨員加入的情況下,截至2017年4月7日,國民黨黨員總人數為949027人,具投票權的黨員人數為465084人⑥。新增的13萬多具投票權的黨員中,“約12.5萬人為一般黨員,黃復興黨部黨員僅增加1.8萬人”⑦,“黃復興黨員在黨主席選舉中的比例由上屆的約1/3下降到1/4”,顯示黃復興黨部黨員在黨主席選舉中的比重被稀釋,對選舉結果的影響力大幅降低。這一結構變化說明國民黨黨員結構“淺藍化”完成,黨主席選舉主導力量已由“深藍”的黃復興黨員轉變為“淺藍”的一般本土黨員。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