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智庫雜誌:雙重自我殖民下的反課綱微調

http://www.CRNTT.com   2015-10-04 00:06:49  


 
  西方的社會科學理論大多是建構在“個人主義”的預設之上,華人的生活世界卻是依“關係主義”的法則而運作的。儘管到台灣旅遊的陸客總會覺得“台灣保存的中華文化素質比大陸多”,但因為社會科學界的“全盤西化”,再加上偏綠學者刻意要切斷台灣漢人與大陸原鄉在歷史文化上的心理連結,在政治人物的操作之下,年輕一代學子跟自己的文化傳統愈來愈疏遠,結果乃有今日的“反課綱微調運動”!

  “洗腦課綱”

  7月23日,反課綱團體動員國、高中學生包圍“教育部”,在現場夜宿。26日,部分學生帶梯子爬過圍牆,闖進大樓,佔領部長室,在警方驅趕逮捕時,學生不斷高喊:“退回洗腦課綱,捍衛教育尊嚴”,“教育不是兒戲,學生不是白癡!”

  “教育部”官員羅列出“反課綱”團體爭議的主題,共計有十七項,大多是專有名詞,包括把“日本統治”改成“日本殖民統治”、“接收台灣”改成“光復台灣”、“慰安婦”改成“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中國”改成“中國大陸”等等。任何人都不難看出:所謂“反課綱”運動,其實是“台灣國”和“中華民國”兩種意識型態之爭。我感到大惑不解的是:即使台灣想“獨立建國”,有必要為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擦脂抹粉嗎?為日本殖民統治擦脂抹粉,就能維護“台灣教育的尊嚴”嗎?

  從中日甲午戰爭結束,日本從滿清政府取得台灣統治權後,便認為:台灣的土地及人民皆屬“日清戰役”的戰利品,土地為日本國的一部分,但人民則有區別。台灣人就是台灣人,不是日本人。在施政方面也有很清楚的區別。在台灣,日人自稱為“內地人”,台灣人為“本島人”,在人民的權利與義務方面都有差別的規定。

  粉飾殖民統治

  再就綠營名嘴誇耀的“日本兵”而言,日本人認為當兵是日本男兒的“本望”(願望),能夠光宗耀祖,非日本人不可當“日本兵”。殖民地的台灣人不是日本人,所以不必當兵。1937年“支那事變”以後,日本人開始推廣皇民化運動,在鄉間各地的公學校(“日支事變”後改成“國民學校”)組織“青年團”,由校長任團長,當過兵的老師任教官,每隔幾天就召集十五歲至二十歲的男女青年,實施軍事訓練及精神教育,並誘導青年入伍當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