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地溝油”檢測為何難以檢測?

http://www.CRNTT.com   2011-10-18 11:01:20  


  中評社北京10月18日訊/在距離公安部破獲跨省“地溝油”大案近一個月時間後,衛生部日前再次征集“地溝油”檢測方法,稱之前征集到的5種方法都不能作為“地溝油”的有效判斷手段。這樣的現狀不得不讓人們重新思考,為什麼現有的食用油標準無法檢測出“地溝油”。如果以現有的食用油標準能將“地溝油”鑒定為合格,那麼到底是“地溝油”檢測更難還是標準出了問題。

  ■ “地溝油”檢測難在哪裡?  

  ——現有的食用油加工環節本身就會產生“地溝油”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同時越來越低的“地溝油”回收門檻以及加工技術,也使得大量“地溝油”重新流向市場,不同種類的“地溝油”給檢測帶來難度。

  化學浸出法制油過程會產生“地溝油”中的有害物質

  食用植物油的制取一般採用兩種方法:壓榨法和化學浸出法。壓榨法是用物理壓榨方式,從油料中榨油的方法。化學浸出法則是用化工原理,用食用級溶劑從油料中抽提出油脂的一種方法。這種工藝的優點是出油率高,以花生米榨油為例,出油率可達46--50%,而傳統壓榨式只有35%左右的出油率。因為化學浸出法出油率高,生產成本低,價格自然也低,所以中國市場上流通的食用油多數都是化學浸出法製造出來的。

  但是,化學浸出油工藝的整個過程都會使用到化學試劑,有的提煉過程甚至使用硫酸,所以化學浸出食用油中會殘留大量化學物質,如微量溶劑雜質、反式脂肪酸殘餘物黃曲黴素B1和苯並芘,其中黃曲黴毒素B1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這使得"純淨油"很難存在。但與此同時,黃曲黴素B1、反式脂肪酸和苯並芘也都是“地溝油”中的主要有害物質,所以難以通過監測來區分“地溝油”和普通食用油。

  “地溝油”來源多樣,技術門檻低

  動物內臟是“地溝油”的主要來源之一。昆明警方曾查獲一個特大“地溝油”生產黑作坊。該黑作坊用來煉制“地溝油”的原料是收購來的腐爛動物內臟和劣質豬肉等“邊角廢料”。另外,煎炸老油、口水油、火鍋底油、煎炸用油也都是“地溝油”的來源。有專家曾測算,北京每年餐飲用油在60萬噸左右,按廢油率15%計算,每年會產生餐廚廢油9萬噸,這些廢棄油脂,有相當一部分經過煉制後,重新回流到餐桌上。

  “地溝油”的製作過程並不如人們想象般複雜。“地溝油”的碱煉、水洗、脫色、脫臭四大製作流程和食用油的加工過程幾乎是一樣的,只是脫臭環節“地溝油”做不到完美精煉,但不法商販會使用食用香精來調節“地溝油”氣味。經此工藝生產出的“地溝油”,很難分辨與正常食用油的區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