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銀河
|
中評社北京8月24日訊/最近有出版社邀命題作文,寫中國人的精神荒蕪問題,我思來想去,還是拒絕了,因為我無法確定中國人的精神已經荒蕪了。為了搞清這個問題,我把這個命題解析為四個相互排他而窮盡的選擇題:第一,中國人的精神曾經是繁盛的,最近才荒蕪了;第二,中國人的精神過去就是荒蕪的,現在仍舊荒蕪;第三,中國人的精神曾經是繁盛的,現在也沒有荒蕪;第四,中國人的精神過去是荒蕪的,現在繁盛起來。
我能理解,編輯在這則選擇題中選的是一。她們的邏輯是:中國在三十年前處於物質貧困的階段,最近三十年,中國在物質上富裕了,但是人們全部的心思都用在金錢上和物質上,在精神上卻一片空白,變得荒蕪了。
中國人在精神上曾經是繁盛的嗎?偶然見到過一段文字,提到在1701年,有一位旅居中國的法國人寫了本書,談到他對中國人的印象,他這樣寫道:“這是一個只怕皇帝,只愛錢財,對一切有關永恒的主題都無動於衷,漠不關心的民族。”這個法國人顯然把人的生活分成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物質生活,另一部分是精神生活。在他看來,中國人不大看重精神生活。所謂精神生活在他看來就是宗教信仰,“有關永恒的主題”。按照這個法國佬的邏輯,前述選擇題的正確答案應該是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