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我的“右派”經歷

http://www.CRNTT.com   2010-08-09 12:50:14  


 
  李蔭鐘還講了一個公社書記的事情。這位公社書記一到任,公社馬上給劃出一塊最好的房基地,動工蓋房子。磚瓦是公社磚廠出的,木料是從公社的山林裡砍來的,用工是從各大隊抽調的泥瓦匠和壯勞力。給別人幫工,房主得管飯,給公社書記蓋房子自帶幹糧。五間大瓦房蓋成了,公社書記一分錢沒掏。不到兩年,這位書記調到另一個公社,那邊又給他蓋房子,他就把這邊的房子賣了,一萬多元裝進腰包。一次調動就成了萬元戶,若是調三次、四次,他就成了大財主了。李蔭鐘很氣憤。

  李蔭鐘講的這些基層幹部的問題,我從別處也聽到不少,有些是我親眼看見的。我對一些基層幹部的作風、特別是利用權力搜刮群衆的作法也很不滿意。但聽到有人用國民黨和共產黨對比講共產黨的不光彩的事情,心裡總是不舒服。我說:“你講的這些事情確實有,但個別地方的情況不能代表共產黨,共產黨始終是關心農民、特別是貧下中農的利益,如果共產黨不打倒國民黨,農村就不可能搞土地改革,貧下中農就不可能分到土地。”

  我這話李蔭鐘信服,而且提起土地改革,這位老貧農充滿了感激之情,他長長出了一口氣,點點頭說:“那時候共產黨的政策好啊,幹部對老百姓的態度也好。土改是國家給咱貧雇農分地,一分錢不要給咱們分地,可是事事和貧雇農商量,按人頭哪家該分多少,肥瘦遠近該怎樣搭配,田塊該怎樣劃分,全找大夥商量,大夥都同意了,才張榜公布,帶領戶主到地裡釘界樁。咱們這個屯三成當中有一成是地無一壟的貧雇農,你老爺子知道,在舊社會若是家裡沒有地,不但活人吃飯難,老人死了都沒地方埋,只能埋在亂墳崗,現在分到了地,活著的人有飯吃,九泉之下的先人也有個安身之處了,人們怎麼能不高興!很多人家不供灶王爺,供起毛主席的像。土地就是莊稼人的命根子啊。”

  李蔭鐘講起貧雇農分到土地以後的生產熱情:東頭的老四媳婦是寡婦,帶著七八歲的兩個孩子,分到了六七畝地,有一畝來地是碱地,她帶著孩子用臉盆和洗米盆把地裡的碱土端出去,再從河灘把好土端到地裡,硬是把碱地改成了好地,到了第二年,除了種地、耥地、打場用牲口的活兒雇幾個工,剩下的她帶著兩個孩子沒早沒晚地在地裡忙活,親戚朋友有時候也幫幫她們。一年下來,地裡收成挺好,娘兒三個再也不愁吃穿了。分了地的人家都和老四媳婦一樣,心氣都挺高,男女老少齊上陣,地裡的活做得細,糞也上得足,莊稼長得好,糧食多了,又養豬又養雞,不少人家還買進了大牲口。人們都說,共產黨來了,咱貧雇農的日子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那時候大人孩子都會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說到這兒,李蔭鐘嘆了口氣,說:“沒曾想,沒過幾年成立了高級社,分到的土地都收歸社裡,連過去有地的中農也變成了沒地的,大家都成了打工的。”

  我說:“這話可不對,現在雖然不許單幹,但和從前打工不同,現在農村實行的是‘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生產隊是基本核算單位,生產隊生產的東西由生產隊核算後分配給本隊社員,這是集體合作,並不是給人打工。”李蔭鐘反駁說,地不是社員的,社員們什麼事兒也做不了主,這和打工有什麼不一樣?春天種地的時候,種什麼莊稼,什麼品種,哪樣種多少都是上邊下指示,別說社員,連生產隊說了也不算。他舉我親眼見的去年種B高粱那回事為例,地裡的包米已經長出一筷子高,上邊要求推廣高產品種B高粱。這地方從來沒種過這種高粱,不知能長不能長,再說種高粱節氣已晚了。社員們不願種,隊裡也主張明年再推廣。可是上邊一定叫種,到底毀了五畝玉米,種上了B高粱,到了秋後,只收了一些青高粱秆,一粒糧食也沒收。上邊下的指標,社員不種不行,可是種了沒收成,上邊就不管了。再說秋後分配,你的糧食定量是多少就領多少,糧食不夠吃,想花錢多買點也不行。若不是這兩年恢複了自留地,十家有八家會餓肚子。在農村當個社員,就是幹活掙工分,別的沒有你說話的份兒。這和從前替人打工有什麼不一樣?

  李蔭鐘對農村一些“左”的作法,譬如“堵資本主義路”、“割資本主義的尾巴”等等,很有意見。他說,農村裡的人不知道什麼是資本主義。大夥不明白,憑自己力氣掙幾個錢怎麼就是資本主義呢。搞家庭副業不行,跑小買賣不行,辦個小廠更不行,都是資本主義道路,要堵死。人民公社化那陣子更邪乎,要求“一大二公”,連養豬養雞、房前屋後園子裡種點菜也算是資本主義尾巴,要割掉。生產軍事化,成班成排拉出去幹活;生活集體化,連做飯的鍋都砸了,支援“大煉鋼鐵”。各家各戶排著隊到大食堂領飯吃,那時候有個口號,叫“脫了褲子割尾巴”。社員們的“資本主義尾巴”割得幹幹淨淨,可也窮得精精光光。那以後放鬆了些,允許搞家庭副業,允許種點自留地,也允許辦小廠,人們的日子好過一些了。可是“文化大革命”一來,人人要學毛主席的“最高指示”,要“興無滅資”,要“鬥私批修”,把放給社員那點“小自由”又給滅掉了,批沒了,就這樣一陣緊一陣鬆,反複地折騰。這兩年又有些放鬆了,恢複了自留地,允許養豬養雞。可現時人們的口糧都犯愁,哪有糧食喂豬喂雞鴨?養豬不喂糧不上膘,養成了老頭豬;雞鴨光靠打野食,下不了多少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