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俄的新型“發展同盟”

http://www.CRNTT.com   2014-11-04 10:24:40  


 
  顯然,全面的長期經濟制裁,更容易從根本上削弱甚至打垮一個孤立無援的國家,更容易實現軍事和政治制裁手段無法達到遏制一個國家發展機會的戰略目的。這才是值得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高度警惕的。因此,在這種全球可能興起的新幹預與新壓力格局下,全球的“發展同盟”將迎來一個大發展時期,一方面,具有共同發展利益訴求的國家,將“抱團取暖”來應對自己國家發展進程中被外部勢力擠壓或阻斷的可能風險,另一方面,“抱團取暖”將會創造出“搭便車”類型的發展機會,有助於那些本身市場空間狹小、在發達國家競爭優勢擠壓下的發展中國家獲得額外的經濟發展空間。

  客觀來看,中俄之間的“自然的鄰居和盟友”式的新型“發展同盟”關係,並非追求軍事和政治兩個層面的最大交集,也不是追求對抗某個特定第三國的最大交集,而是追求經濟和社會發展這兩個層面的最大交集。

  依筆者所見,最近中俄之間逐步開展的多層次多方位的全面合作,實質上是力圖創建一種全球經濟發展與地緣政治新格局下的新型“發展同盟”,其既不同於已有某些國家主導和力圖維持的“霸權同盟”,也不同於某些特定國家之間為了自身利益針對第三方而制定的“軍事同盟”,更不同於那些基於某種特定選舉民主制度的“價值同盟”。相反,“發展同盟”是一種具有包容性、開放性、非排他性的“准結盟”關係,主要強調不同價值觀類型、不同制度、不同發展層次的國家之間為了滿足經濟、社會和政治制度發展的共同需求,組建而成的一種“機會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全球多極化格局下的中俄關係

  發展權對一個國家而言,究竟有多重要,當今的世界卻對之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和認知。從國家層面來看,發展權、人權、價值觀選擇權、社會政治制度選擇權、地緣政治安排權乃至軍事自主發展權等等,這些均是一國權力的核心多維度變量,然而,這些不同層面的權力中究竟哪種是一國最為基礎的決定性權力,當今的世界對之存在似乎不可調和的分歧與爭議:一種觀點認為人權、價值觀權是最為基礎的國家權力,人權、價值觀權、社會政治制度權高於發展權,即認為存在如下的國家發展邏輯:價值觀、社會政治制度和經濟發展。該邏輯的實質就是只要選擇好一國的價值觀,就必會帶來良好的社會政治制度,最終導致經濟發展;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發展權是一國最為基礎的決定性權力,發展權優先於人權、價值觀權、社會政治制度權。

  該邏輯認為存在如下的國家發展邏輯:經濟發展社會政治制度符合本國國情的價值觀,本質上就是認為一國只有經濟先發展起來,才具備構建更好社會政治制度的基礎條件。而且一國的價值觀不是輕易可被複制的,與本國特定歷史傳統文化不可割裂。

  中俄這種國與國之間的新型“發展同盟”關係,本質上反映了中俄這兩個新興大國乃至各自作為全球多極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極,在21世紀的人類新紀元下,對如何確定全球政治與經濟治理機制乃至國家發展模式的理解和共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