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蘇貞昌未能把握機會卻又放空包彈

http://www.CRNTT.com   2012-06-29 08:36:34  


蘇貞昌錯失有利機會顯示他並非是政治家,既沒有遠見也沒有洞察力。
  中評社北京6月29日訊/澳門新華澳報評論員富權今天撰文“蘇貞昌未能把握機會卻又放空包彈”分析說,蘇貞昌接任民進黨主席之後,在兩岸事務領域上發生了某些可能對民進黨較為有利的變化,蘇貞昌卻未能好好地把握住這些難得的機會,且在兩岸事務上似放“詐雷”。詳論如下: 

  蘇貞昌接任民進黨主席之時,曾“於無聲處響春雷”地放了幾個“炸雷”,其中一個是調整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在恢復中國事務部的同時設立更高層級的中國事務委員會,並商請其黨內政敵、但卻是黨內諸“天王”中最瞭解大陸事務的謝長廷出任主委。這既是蘇貞昌要縮小民進黨走向再次執政“最後一哩路”的需要,也是搞好黨內團結,調動各派系及一切積極因素(蔡英文除外)迎戰“二零一六”的手段。

  但在此後,卻是“雷聲大、雨點小”,甚至是連“雷聲”也像進入深冬那樣成為絕響,因而這個“炸雷”也就變成了“詐雷”。這極有可能是由於蘇貞昌與謝長廷在推動黨的大陸政策的方式上,存在著較為尖銳的矛盾,因而對將攸關自己的“二零一六”之夢是否能圓的大陸政策問題,交由其黨內政敵掌理甚不放心。實際上,據說謝長廷主張就大陸政策進行黨內大辯論,但蘇貞昌卻反對,並擔心倘由謝長廷主持大辯論,將會使其籍機掌握黨內政策主導權,反客為主,對自已的黨魁地位造成威脅。實際上,這在民進黨內是有過前例的。一九九八年民進黨進行“中國政策大辯論”之後,當時的黨主席許信良在黨內的主導地位就逐漸被削弱,陷於邊綠化,反而在大辯論中表現亮眼的陳水扁後來卻受到黨內擁戴,以至於“黨代會”專門為他修訂《公職候選人提名條例》,增訂“陳水扁條款”,使他能解除“四年條款”的束縛,並終能令民進黨實現“政黨輪替”;而許信良卻被迫脫黨參選“總統”,但僅得七萬九千多票,一生英名一夕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