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金陵十三釵》在宣揚一種惡劣的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2-01-27 10:36:03  


 
  我想人之所以是人,而成為不了救世主,其原因就在於人的局限性,這可能是因為能力,也可能是因為人要受限於感情,還可能就是因為時運不佳。因此哪有什麼萬全之策,快去救人,做你能做的,救你能救的,救一個是一個,這就是危難之中最正當的事情。人,雖然沒法拯救世界,但只要做正當的事情,就是在推動世界變好。

  《金陵十三釵》的不正當,就是把人硬生生逼成了“救世主”。我一直以為英雄主義多是用來拯救自己,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對的事情,而不是支配別人,替別人拯救誰。電影中除了玉墨那個角色外,其他妓女慷慨就義實在難以合乎邏輯,更別說讓我認同了,其中的很多人與其說是受了感召,不如說是被裹挾進了那場赴死的宴會,這看得我汗毛倒竪。最後有位妓女跳下車來,喊著,不去了,不去了,隨後又被拉上車內。我知道張藝謀是想讓人物更合乎“人性”,但這加劇了故事的可怕,她不僅要被日本入侵者殘害,還要被集體主義的“義不容辭”殘害,很難說哪個更致命。

  被裹挾的自由沒有意義,被裹挾的拯救甚至讓人畏懼。張藝謀作為導演,在他近些年的電影中,幾乎看不到對真實人性的刻畫,但他又是通曉人性的。因為他知道觀眾期待著什麼樣的“人性”。

  可以用莫泊桑的《羊脂球》同《金陵十三釵》做個對比。同樣是說妓女在災難中承擔苦難,《羊脂球》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毫不回避地直面了人的本性,並且做了深刻的體察和挖掘,每一步都伴隨著角色身後世界的生活經驗和各自的用心,環環相扣。作者把發力點放在剖析人物內心,我們可以知道,這個妓女為集體犧牲了自己,不是她比其他人高尚,而是她身在一個叫人齒冷的世界,她被逼迫著去做那令她惡心的事情,卻還是被世界拋棄,這種冰冷的感覺直達內心,不得不為之撼動,這使得那部小說有了永恒的價值。到現在,再次翻看,我腦中的神經還是會被書中的某些句子擊中,比如這句,“到末了,人都可以相信妓女們在人間的唯一任務,就是一種個人的永久犧牲,一種對於強橫的無人的暴虐脾氣不斷委身的義務。”

  而《金陵十三釵》沒有這樣的深化,它只是要漂亮,然後再漂亮一些,這就是張藝謀。張藝謀的電影中總是有一種巨大的儀式感,很多情節要為這種藝術形式服務,然後犧牲掉真實性。從這個角度出發,影片簡直漏洞百出,故事開初,幾個只露了一面的男明星,站成一列,抱著槍向敵人的炮火跑去,我怎麼也理解不了,除了英勇無畏的肉墊效果,他們此舉的意義在哪?而他們的隊長,佟大為,是多麼機智和神乎其技,竟然一個人幹掉了這麼多,隊長和隊員的差別之大,令人乍舌。到後來,妓女們就義之前,臨時起興唱的一曲《秦淮景》,陣型錯落有致,聲部結合完美,更是加深了這種儀式感。一切很美,但是不自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