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孔子進入天安門的意義 | |
http://www.CRNTT.com 2011-01-14 10:06:43 |
目前最常見的解讀是,與其他兩位相比,孔子特殊之處在於它是一個與“革命”毫無關係的人物,這是中國政治的主流話語從革命話語中解脫的一個標誌,顯然,這一解讀並非過度詮釋。 孔子進入天安門,象徵著中國正在徹底的走向“國家、民族”認同。 ※孔子進入天安門其實並不突然 傳統文化熱從04年就開始加溫 2004年9月,許嘉璐、季羨林、任繼愈、楊振寧、王蒙等文化名人聯合發起了主旨為弘揚中華文化的《甲申文化宣言》,成為當年文化界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其後,傳統文化熱更是一浪高過一浪,在社會上,不少地方的學校開始“讀經”。 依托電視台的強力推廣,《於丹〈論語〉心得》一書銷量據稱超過三百萬册。她本人亦被稱為“學術超女”,成為全國人民都熟悉的明星,除了繼續上電視弘揚傳統文化,甚至被安排參觀監獄,為犯人講解儒家價值觀。此外,04年開始,民間“新儒學”的也蓬勃興起並發出聲音,十博士反聖誕倡議書和這一年圍繞小學生該不該讀經的辯論都一時沸沸揚揚。 這股熱潮當然有政府的助推 在傳統熱或曰孔子熱中,政府也從未缺席。2004年3月,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等中央領導對在山東省濟寧市建設中華文化標誌城作出重要批示。包括北大、清華在內的高校設立了國學班,將國學融入企業管理,人民大學設立了國學院,更是引發了各方關注。 在政府推進下,中等學校的教學大綱中添加了講授儒家經典的內容,並開辦了專門學習經典的實驗學校。在海外,政府通過建立孔子學院推廣儒學,第一個孔子學院成立於2004年,目前已在96個國家開設320多家孔子學院,直到去年電影《孔子》從拍攝到上映,仍然可以看到政府的一路扶持。說孔子雕像立在天安門是這一系列的後續動作並不為過。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