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郭震遠:關於兩岸政治協商起點探討

http://www.CRNTT.com   2010-05-15 00:19:34  


 
  兩岸關係不只是簡單的大陸“和”台灣,更重要的還是大陸與台灣之間的相互聯繫、影響。同時,兩岸關係又是動態的概念,具有歷史和現在的內涵。兩岸關係的現狀,或者說必須正視的現實是,雖然已經延續六十多年,但中國的內戰尚未結束,兩岸一直處於內戰導致的敵對狀態。由此可以判斷,兩岸的政治定位就是,中國內戰的敵對雙方。這一認定和判斷,大陸和台灣應該都接受,至少不會,也不能反對。因為,這一認定和判斷完全符合事實,既符合歷史事實,也符合現在的事實。事實是,迄今兩岸沒有簽署結束內戰的法律文件,甚至除以談判破裂告終的,1949年4月北平和平談判外,至今沒有再舉行過和平談判。同時,雖然1979年以來,兩岸之間的軍事對抗已明顯緩解,但始終存在,而且還幾次出現高度危險的局面;2008年5月以後,雖然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歷史新階段,但兩岸敵對狀態沒有結束,敵對實際上繼續存在,如台灣堅持對大陸的各種限制、堅持對美軍購等。

  所以,兩岸之間的敵對狀態,從1946年,特別是1949年一直延續下來,並沒有因為台灣島內政局變化、執政者更迭而改變。承認、接受這一完全符合事實的認定和判斷,將可以分別消除大陸方面和台灣方面的相關疑慮和擔心。對於大陸方面,關於“中國內戰”的認定和判斷,實際就是將兩岸關係置於一個中國框架之中;對於台灣方面,關於“內戰雙方”的判斷和認定,實際就是將兩岸置於“對等地位”,因為內戰雙方雖有勝負之分,但只要內戰尚未結束,雙方的地位就肯定是“對等”的。但是,這一認定和判斷能否被大陸和台灣接受,關鍵還是兩岸能否建立政治互信。沒有政治互信,任何認定和判斷都不可能被大陸和台灣共同接受。必須有效消除大陸和台灣各自對於對方的不信任,才能建立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即大陸方面須有效消除台灣方面對於被“矮化”、“吞併”的恐懼;台灣方面須有效消除大陸方面對於“台獨”的擔心。為此,不僅需要言論,更需要切實的行動。

  對於中國內戰尚未結束,兩岸仍然處於內戰導致的敵對狀態的認定,以及大陸和台灣是中國內戰敵對雙方的判斷,既強化了兩岸進行政治協商的必要性,也強化了兩岸進行政治協商的可行性。如果兩岸繼續長期處於敵對狀態之中,兩岸經貿關係決不可能持續、健康地發展。這就決定了,雖然兩岸關係的發展應該,也需要“先經後政”,但決不可能“只經不政”、“永遠維持現狀”,而必須政經發展相互協調、相互促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