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兩岸關係中的“交往”與“仁”

http://www.CRNTT.com   2011-02-04 00:11:23  


 
  “理性的檢驗尺度是其主體間性,合乎理性是作為主體的社會化的個人,在語言互動作用中即人際交往的網路中獲得的資質。”t在兩岸關係中,強調與主客體關係不同的主體間性(也被翻譯為交互主體性)關係,這是一種嶄新的視角。主體間性涉及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體,實質是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個體與群體的關係問題。主體間性消弭了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對立,賦予交往中的個體同等的主體性,而交往在這些對等的主體之間展開。主體間性在兩岸關係中所表現的兩岸主體間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協同,即社會性的交互主體性的涵義。主體間性的本質特徵主要表現為:交互聯繫性、獨立平等性、可溝通理解性。主體和主體共同分享著經驗,由此形成了主體之間相互理解和交流的平台。我們理解兩岸關係的發展過程中,作為兩個不同存在的物件,不可能由一方去消滅或征服對方。

  兩岸分隔多年,有自己的歷史“視域”(注17),即在一定的歷史時刻的人和歷史存在中產生出來的觀念。比如,台灣民眾對大陸的複雜態度,“有脫離大陸的心態,也有征服它的心態;有輕視大陸貧困落後的尊貴心態,也有不信任中共、被出賣的畏懼心態;有免於與大陸交往過密的避禍偏安心態,也有與大陸人民積極往來從事商業貿易的務實心態;有其心必異的我族心態,也有血濃於水、禍福與共的一體心態。”(注18)兩岸雙方都帶著自己由歷史給予的“視域”去理解對方時,就一定會出現兩個不同“視域”的問題。我們無法擺脫由自身歷史存在而帶來的“先見”,又不能以自身的先見去任意曲解對方。所以我們需要一種融合產生的新的更大的視域,意味著給兩岸關係開闢新的可能。以媒體為例,改革開放前大陸對台方針政策是以“解放台灣”為主,大陸媒體對國共關係和兩岸關係的歷史是採取批判態度。兩岸關係進入緩和開放階段,大陸就開始重新審視兩岸關係的歷史,重新評價國民黨的歷史地位,並且與國民黨展開合作與對話,採取平等的態度開展對台報導,開始注意用細節刻畫台灣同胞的感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