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武忠:耕耘“藍色糧倉” 遠景可期

http://www.CRNTT.com   2021-08-15 00:03:48  


李武忠(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台北8月15日電(作者 李武忠)面對陸地遭到天災及人為嚴重破壞,糧食短缺已成為全球公認未來人類的重大危機,把海洋建設成人類獲取優質蛋白質的龐大“藍色糧倉”,為人類提供足夠清潔的環境和優質的海產品,並減少碳足跡、淡水消耗及溫室氣體排放(每生產一公斤食用魚只排放 2.2 公斤二氧化碳,低於陸地飼養動物的一半),已經成為許多先進國家的重要戰略目標。

  目前大約 60%水產養殖係在岸上進行,儘管全球的水產產業已漸從捕撈業轉向海洋養殖,想要達標需要在繁養殖技術創新,關鍵裝備設施研發,海洋管理體制設置,海洋生態安全與環境保護技術暨系統確立等方面取得全面突破,並實現企業經營與漁民收入同步提升的新商業經營模式,未來商機可期。

  中國大陸為養活14億人口也把目光朝向海洋。為打造“海上糧倉”,實現海洋強國戰略,除了積極推動海洋牧場(到2025年,將在沿海建成120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外,為使深遠海成為“良田”,還建造全球第一座全潛式深海養殖設施——“深藍1號”水下箱網(後續還有深藍2號),經多年努力,於近期開始收成,首批收穫3000多尾鮭魚,每尾平均體重超過4公斤,活存率達到8成,為全球首次在溫暖海域養殖鮭魚成功案例。

  “深藍1號”位於距山東日照港240公里外的海域上,是一個周長180米,高38米,重量達1400噸的深遠海箱網,年養魚30萬尾,產量超過1500公噸,年產值約1.2-1.5億元,成本較進口鮭魚低15%,成功將水產養殖從陸上及沿岸推向更遠更廣的深遠海,也避開了與其他潛在用戶群如旅遊、航運、漁業、能源工業、國防及濱海濕地保護等的衝突,渴望成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依託和海洋經濟新的增長點,未來發展可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