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北約安全觀的重構與中國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20-05-04 00:05:05  


 
  五、結語:新版“中國威脅論”是舊思維的延續和民粹主義的變體

  北約峰會鬧劇正酣,“應對中國崛起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的內部報告也在醞釀中。通過一個專門報告設計對華政策對於北約是史無前例的,超出其既往慣例,將中國視為“威脅”更是北約破天荒式地創設的新議題。如果按斯托爾滕貝格的說法,此舉在於以“平衡的方式來認知和回應中國帶來的挑戰”就可以看出這是北約內部兩種立場的調和以及為減緩其“腦死亡”進程而醞釀出的政治協調策略。如果歐洲國家自身可以通過相互協調達成一致,那麼此次峰會聲明甚至北約本身的存在意義都要打上問號。美與西方國家炒作“中國威脅”曾多次重演,此次北約峰會的背景正好扣在其內部嚴重分裂的歷史性節點,舊瓶裝新酒,賦予了論調以新的政治意圖。用假想來建構“中國威脅”實際上衹是一個循環論證的偽命題。

  美國可以通過各種承諾機制來確保延伸威懾的可信度。其中,以本國的國際聲望為代價對盟友作出公開口頭承諾或簽署同盟協議,則是最為基本的承諾方式。⑤從這一視角來看,北約峰會樹中國為假想敵,正是美版“中國威脅論”的邏輯延伸。

  北約戰略行動綱要會隨著國際形勢不斷更新,也隨著不同時期面對的安全威脅而調整行動理念。隨著蘇東解體、“華約”的消亡,北約的職能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從應對以往的傳統安全到今天更多的非傳統安全問題,北約的主體性建構需要一個共同的“威脅感知”,即便把中國作為假想敵,也有利於通過重構其話語權來掩飾“政治失語”。西方學者長期把中俄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比作“東方北約”,用意就在於此。自從十年前北約制定戰略計劃,至今沒有更新,而此次峰會聚焦中國“威脅”,或可以填充新的政治議題和戰略清單。北約這份新的戰略計劃有望於2020年出台。然而,此舉未必就能促進成員國的內部凝聚力。有美國學者認為,制定統一的北約對華政策需要較長時間,相對於北約傳統對手俄羅斯而言,中國是一個更強大的對手,北約將會面對一個更為長期的問題。

  即便甩開北約這個平台,美國依然另立一個“北約”來遏制中國並擅自行動。美國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退役上將布雷爾近日在參加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聽證會時提出,中國在地區的軍力發展和動向可能導致“東亞北約”的出現,暗示美國可以聯合東亞地區國家形成類似北約的軍事同盟來“防範中國”。北約峰會中各國不願跟隨美國將中國列為最大威脅、慕尼黑安全會議中歐洲方面提出“西方缺失”,都為傲慢的美國敲響了警鐘。⑥

  北約內部對中國的認知存在較大分歧:對於美國來說,中國或許是對立面,但德、法態度較為曖昧。中國作為貿易大國為歐洲提供機遇,參與到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來,令歐洲國家受益匪淺。由認知分歧而引發的內部爭論已經在峰會前持續了數月。認為中國崛起加劇了歐洲分歧的觀點,實則是倒因為果的混亂邏輯。北約能否實現團結,問題來源於自身,而不能靠製造外來假想敵,這無異於緣木求魚。

  中國是國際體系與國際和平的維護者,中國的發展給國際社會帶來的是機遇而非“威脅”。此次北約峰會的“成果”既不符合全球治理這一大格局下的多邊合作精神,也違背“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主題,不符合各成員國的根本利益,是不明智的庸人自擾之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