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看歷史:李鴻章之死

http://www.CRNTT.com   2014-06-28 10:38:01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并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并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中評社北京6月28日訊/李鴻章死後兩個月,梁啟超寫出皇皇大作《李鴻章傳》,稱: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李鴻章必為十九世紀世界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梁啟超說他“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
 
   100年前的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辭世。生當“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李鴻章,生前身後都遭到詬病。本文試圖從新的視角審視李鴻章,相信對仍致力於實現現代化的國人不無助益。離1901年的結束僅剩不到一個月的時候,回鑾路上的大清國皇太后慈禧在黃河岸邊的輝縣收到了那個令朝野上下無不悲哀的消息:李鴻章死了。
 
  李鴻章,大清國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就在他咽氣之前的一個小時,俄國公使還站在他的床頭逼迫他在俄佔中國東北的條約上簽字。為了大清國與洋人爭辯了一生的李鴻章已不能說話,他只有眼淚了。眼淚流盡了,他的眼睛閉上了。
 
  自1840年英國人用艦炮打開中國的國門以後,中國人沿海岸修築的所有整齊對稱的炮台和花費巨銀買來的位居世界第六的艦隊,沒有一次阻擋住“蠻夷”的入侵:“自道光中葉以來,外患漸深,至於今日,危迫極已。鹹豐十年,英法聯軍入都,毀圓明園,文宗出走,崩於熱河……自此以後,法並安南,日攘朝鮮,屬地漸失。各海口亦為列強所據,德占膠州,俄占旅順大連,英占威海九龍,法占廣灣……”而就在李鴻章死時,因為允許外國在中國駐軍和幾近天文數字的賠款而成為“將來無數困難問題發生之源”的《辛丑條約》剛剛簽訂,外國聯軍仍在整個朝廷逃亡在外的情況下占領著大清國的都城北京。
 
  對於風雨飄搖中的大清國來說,洋人的氣焰永遠是一個巨大的威脅。而李鴻章一死,大清上下就失去了惟一能夠與洋人周旋的人。李鴻章的死令“太后及帝哭失聲”,大清國猶如“梁傾棟折,驟失倚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