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台灣學者湯紹成:兩岸和平機制建立的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3-02-17 00:27:06  


 
  綜合上述的分析可知,胡錦濤報告的思想核心,應該是關注統一之前的一種政治安排。換句話說,無論是簽署了和平協議或CBM,這也只是一種“中程協議”,還不是直接統一,而是要建立統一前的“一個中國”屋頂結構。在此意義上,再加上“合情合理”,那又是否意味著容忍或默認“中華民國”的存在,因為這是台灣人民所堅持。

  此外,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最近在台灣(2012.12.)還給18大報告作出更近一步的解釋,並表示要“從各自現行的規定出發”,並尋求兩岸的“連結點”,更是可被視為是確認對於“中華民國”的容忍與默認,以及兩岸之間的暫時性安排。而孫亞夫所提及的“求同存異”,就是求一中原則之同而存一中政治內涵之異,這也與台方所提“一中各表”相似,同時也與吳伯雄的“一國兩區”以及賈慶林的“兩岸一國”相去不遠。可以理解的是,北京強化“求同”而台灣強化“存異”。

  還有,在18大的報告中並未提及“結束敵對狀態”,這是否意味著與此緊密相關的內戰結束與否已不重要?可以避開內戰問題而開創新局?北京是否認為,反正馬政府不會台獨,就算2016年民進黨上台,台灣也無法台獨,因為台灣的公投門檻太高而不會通過。同時,報告中也未提及“國際空間”問題,這是否意味著北京對於此問題也有實質的掌控?若民進黨單邊突破台灣的外交困境,其結果必定得不償失,因為北京將會拉攏台灣的邦交國,早已有幾國表態要與中共建交但遭北京婉拒,如此必定可以牽制民進黨。

  此次報告還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上升到“重要思想”的境界,這是否意味著和平發展已經確實成為一個長期的過程?還有,除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之外,報告還提及要“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因此只要不是如上述“國與國關係”的“認知”即可,這是否是“一中原則”的負面表列?以及再度的降低兩岸對話與協商的門檻?

  報告還提及要“增強民族認同”,甚至在這一節的報告中還四次提到“中華民族”(根本利益、血脈相連、共同家園、偉大復興),這是否也意味著在經過中程協議建立起的兩岸屋頂結構正是中華民族?易言之,這是否可稱為是“一族兩區”的設計?也就是“中華民族”轄下的“大陸地區”與“台灣地區”?這是否是吳伯雄及馬英九所提“一國兩區”的改版?只是不論“一族兩區”還是“一國兩區”,還是要由這兩個地區來建立軍事互信與簽訂和平協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