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沒有百萬孝子,我們老無所依?

http://www.CRNTT.com   2011-11-02 10:30:10  


“百萬孝子計劃”只是一個幌子,它遮蔽了養老的國家責任
  中評社北京11月2日訊/30日,一項名為中華小孝子培養工程的項目在北京啟動,該工程計劃用五年時間在全國培養百萬“孝子”。雖然對於孝子,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和界定,但在東亞文化中“盡孝道”和養老卻一直密不可分。那麼,在不講究“孝道”的西方社會,究竟靠什麼來養老?

  一、並不是所有文化都重視“孝道”

  ——家庭養老是東方,尤其是東亞傳統的養老形式,無論是在中國、韓國還是日本,都格外強調“孝道”。而西方卻並不相同,雖然在他們的宗教教義之中也體現了“孝養”父母的觀念和倫理教化,但在《聖經》當中只是要求兒女要“尊重”父母,而並沒有要求他們應無條件地贍養年老父母。

  西方文化上強調彼此尊重和獨立奮鬥,老年人並不“依附”年輕人

  西方文化強調彼此的獨立、個人奮鬥,到了老年期亦是如此。人們把獨立和尊嚴看得很重,很難接受在自己老了以後,已經不再是“獨立性的存在”而變為“依附性的存在”。成年子女與父母之間只有感情上的聯繫,不負有贍養父母的責任。子女成年後離開父母生活自立,而年老父母則由政府負責供養,所以對子女的家庭養老沒有法律約束。

  例如,美國法律沒有規定子女供養父母的經濟責任作為代際關係的支柱。老年人願意獨立居住、不與成年子女生活在一起,是歐美社會強調個人在盡量少地依賴他人幫助的情況下獨立生存的價值觀的體現,在CBS同一份調查中也顯示,對於成年子女住在父母家里,63%的人認為這不是父母的責任,對於父母是否要積攢錢留給兒女,66%的人認為這不是父母的責任。

  歐洲文明崇拜神明大於祖先,視子女為上帝恩賜所以不求回報

  在不同文化中,祖先崇拜和神靈崇拜不太一樣,對神崇拜大多是希望祈求一些利益,但人們對祖先的信仰,並不僅僅是希望祈求一些好處,多半是表達親情或者對先人的尊敬為主。東方文化中,對祖先的崇拜隨處可見,除夕、清明、重陽、寒衣等傳統節日,祭祀先人都是重要內容,“上對得起祖先,下對得起子孫”是傳統文化中最為重要的信念,而在歐洲文化中,雖然也保留有祖先崇拜的痕跡,但它更多地延續著荷馬史詩上各類神明的崇敬,對耶穌基督、奧林匹亞眾神崇敬更多,對祖先崇拜較少。

  而以《聖經》為基礎的文明更多地將孩子的誕生看成是一種上帝的恩賜,父母會欣然承擔起養育孩子的任務,毫無怨言,當子女成年之時,不會覺得花費心血必有所圖,因此也並不需要子女回報或反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