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改革開放與中國人觀念的現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09-01-12 10:25:56  


改革開放打開了中國人的眼界。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訊/廣東南方網昨天載文“改革開放與中國人觀念的現代化”,文章說,改革開放使中國人從天下觀進入了世界觀,從自以為是天下最發達、最文明、最了不得的國家和民族,到承認是世界上很多國家之一,有長處也有短處,這是改革開放的勝利。文章如下: 

  存在“國民性”嗎? 

  在我們國家,不斷有人討論一個問題,即所謂中國人的“國民性”。也有人說這是偽問題,不存在國民性。我想這主要在於國民性怎麼解釋。如果把“國民性”解釋為“中國人所共有的特點”,或是“普遍的特點”,這是很難成立的。因為中國有56個民族,其中有農業民族、有游牧民族,以前還有狩獵民族,怎麼找到大家共有的特點呢? 

  但是另一個方面,中國人特別是中國人中的主體漢族,或是受漢族影響比較深的民族,總是有共同性的。這種共同性不一定要扯上“國民性”這樣的名稱,而是一定地域範圍內,一定的時間範圍內生活的群體的共同特征。 

  我們以前討論國民性或地域文化的共同性,往往存在以偏概全、以書面記載代替實際情況等毛病。比如說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歷來都是尊老愛幼等等。請問世界上哪個民族不是勤勞勇敢、不是尊老愛幼的呢?只是尊老愛幼的表現形式不一樣。要考察文化的地域性共同特征,不能僅僅根據某些人的幾句話,僅僅根據個別的幾個例子,而要使用社會學的方法,用證據來說話。很多學者都說西方人強調個體、中國人強調集體,實際真是如此嗎?根據是什麼?然後再和別國做比較,這樣的討論才有意義。 

  以前我們比較多的是用毛澤東所倡導的典型的調查研究,找出來一個有代表性的典型。但問題是,中國這麼大、人這麼多,如果要找典型,永遠可以隨心所欲地找到各種類型的典型。比如學生厭學,我給你找一個勤學的典型,說富人為富不仁,我給你找一個富而慈善的人。以前還有一個理論,說要區分主流和支流,你看到這麼多其實只是支流,我舉出的例子雖然少,但卻是主流。你說社會道德不行了,我找幾個拾金不昧來給你看看,這才是主流。用毛主席的話來說,要分清一個手指和九個手指,可是誰有資格分清一個手指和九個手指呢?那就是最高領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