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俄智庫:中國經濟奇跡震驚市場原教旨主義者

http://www.CRNTT.com   2016-02-25 14:01:34  


 
  不久前習近平表示,在接下來的10年中,中國投資輸出將達1.25萬億美元。中國資本輸出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新趨勢,中國有著超過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可大大改變全球投資環境。中國的“新常態”將很快變成其所有夥伴的“新常態”。
訪謝·尤·格拉濟耶夫院士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總統顧問,經濟學博士)
 
  尊敬的謝爾蓋·尤里耶維奇先生,您怎樣看待前不久中國經濟政策的調整?為什麼一些俄羅斯專家不惜重墨來描繪中國的現實和前景?
 
  中國的經濟奇跡令世人震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中國已從世界經濟舞台的邊緣突然躍入領導者行列,2014年其GDP規模和高技術產品出口都位居世界第一。按購買力平價計算,1980年至2007年中國GDP占世界比重從2.19%增至10.94%,隨後5年升至14.92%。
 
  中國經濟奇跡震驚了市場原教旨主義者,因為這與世界整體環境是不相符的。中國領導人沒有採取俄式“休克療法”,即將國家經濟宏觀調控體制直接調整為市場化機制,而是走了一條截然相反的路。中國致力於通過漸進式改革,為私營企業主創造條件,妥善處理國家宏觀調控與市場化機制的對接。在蘇聯的改革者以“輕裝前進”的冒險精神摧毀整個國民經濟體系的時候,中國的改革者正在“摸著石頭過河”,循序漸進地架起溝通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橋梁。
 
  中國發展市場經濟的指導方針與後蘇聯式的實用主義是截然不同的,是一種創新的改革思路。這一指導方針被習近平主席豐富後鮮明地提了出來。習近平及其“智庫”提出的一系列建議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通過,標誌著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之後採取的一系列務實舉措和新的理論升華——“新常態”,為強化三個市場(國內市場、歐洲市場和全球市場)間的高水平互動,開辟了新的前景。
 
  中國政府所作出的理論突破和政治決定並非建立在脫離社會經濟發展實際的教條之上,而是以實際工作經驗為基礎的。像正在做新汽車結構設計的工程師一樣,中國的領導人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做試驗、選擇最佳方案,逐步優化調整好新的生產。他們耐心地、一步一步地設計了自己的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他們在促進經濟發展和提高社會福利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國家管理體制。在保留“高層指揮”的同時,中國共產黨人也引入了市場調節機制,把私人和集體經濟形式作為國有制的補充,提升經濟效率,爭取2049年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戰略性目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