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十三五”規劃的三個問句

http://www.CRNTT.com   2015-07-25 07:22:08  


新常態下,五年規劃不能再按照既有方法來制定,需要探索和改革,要對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保持平常心狀態,而非拿出早年目標來硬性框定當下的發展。
  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今年是“規劃年”,既是“十二五”收官,亦是“十三五”籌劃。

  財經國家周刊發表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汪同三文章表示,當下的宏觀經濟情況並不樂觀,“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和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等國家戰略必須成為新增長極,如何在“十三五”規劃中對此加以充分謀劃、有效布局,且如何增強規劃在下一個五年中的可執行性,均是棘手問題。

  總體上,“十三五”規劃將面對三個問句:一是如何說清“走出去”的錢從哪兒來,國內需求和“走出去”資金如何平衡利用?二是能否一改之前對投資忌諱莫深的態度,科學理順投資與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關係?三是如何確定“十三五”期間的GDP增速目標,做到穩增長與調結構並重?三個問句回答好了,下一個五年或許會走得更穩、更扎實。

  “走出去”的錢從哪來

  文章認為,“十三五”區別於“十二五”的重點之一,就在於國家對企業和資本“走出去”的態度、方式的改變。

  早年,中國強調韜光養晦,經濟活動與境外國家之間存有一層“防火墻”,即便提倡過“走出去”和“引進來”,但始終與外界存在隔絕。期間,中國走過一段漫長的“引進來”歲月,並在20世紀末亞洲金融危機時期,開始嘗試抵禦“引進來”可能帶來的全球經濟衝擊。

  如今,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必須思索“走出去”尋找新增長極這一新課題。我們面臨的問題將不再是抵禦衝擊,而是如何“走出去”影響世界,展現大國風範,扛起大國責任。

  這其中,資金問題可謂主要難點——“走出去”的錢從哪來?

  去年北京APEC會議召開至今,中國在全球合作以及亞投行、金磚銀行、絲路基金等一系列國家戰略中“許諾”出了上千億美元的資金安排。但事實上,中國境內大到新型城鎮化、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小到農民工子女教育、醫療改革等民生工程,都對資金充滿了渴望。由此,“十三五”規劃該如何平衡好資金的內外需求?

  最熱的答案,莫過於動用中國現有的近4萬億元外匯儲備,強化其多元化投資。

  因此,註冊資本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就由外匯儲備、中投公司和進出口銀行、國開行共同出資,其首期100億美元資本金中,外儲投入65億美元,為最大出資方。同樣,亞投行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其中國出資部分也基本由外儲“扛大旗”。

  需要指出的是,2007年中投公司以外儲注資成立時,其2000億美元註冊資本是通過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向央行購買等值外匯來分期注入的,而非憑空派生貨幣。

  但現今各種戰略性資金安排或很少依照上述規矩,絲路基金、亞投行和金磚銀行等均有外匯儲備直接注資。

  毋庸置疑,“走出去”意在提升綜合國力、尋找經濟新增長極,但目前國內還存在著產業結構調整、扶貧攻堅、新型城鎮化、醫療和教育改革等諸多民生問題,應當將有限的資金合理分配、綜合考量。

  當下,建議多以財政資金為種子來引導民間資本、商業資本進入,避免顧此失彼。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