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八百漢字聯絡三國 重塑中華文化圈?

http://www.CRNTT.com   2014-12-08 12:40:27  


万叶集 京都大学图书馆馆藏
  中評社北京12月8日訊/2013年10月23日至24日,中日韓共用常見漢字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中日韓三方學者對草案中擬增加和删減的漢字進行了認真研討,最終,在原草案基礎上形成了808字的《中日韓共同常用八百漢字表》。字表原本的草案是800個漢字,最終調整成為808個字,增加了“飲”、“韓”、“氏”等字。2014年,《中日韓共同常用八百漢字表》將被提交第九屆東北亞名人會審議通過後正式發布。 

  中日韓三國在軍事外交上相愛相殺幾百年,在文化正統這個問題上也難免互相瞧不起。日本自詡漢唐正宗,韓國自認宋明遺脈,一直都對中國的文化源流存有質疑之心。到了近現代,中國進行的一系列語言文字規範化改革,加上各國政治元素的驅動,更是削弱了幾個國家的文化聯繫,重新提倡中華文化圈這個概念,其實是近十幾年的事情。 

  日韓兩國算是中國國學最優秀的學生,這一點他們自己也不否認。舉例來說,日本對俄戰爭中的大老元臣,“軍神”東鄉平八郎長期隨身攜帶一枚印章,印文“一生俯首拜陽明”。日本的武士道,水戶學派則深受王陽明弟子朱舜水的影響。韓國對儒學的尊崇更為官方化,現在的一千元韓元紙幣上的儒學宗師“退溪”李滉是程朱理學的堅定擁護者,發展出的退溪學派至今仍然統禦著韓國的思想界,五千元上則是李滉的後輩栗穀李珥,2009年開始發行的五萬元紙幣上的人物是栗穀李珥的母親申師任堂。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側面說明了儒學曾經的昌盛狀況。 

  正是因為中華文化的昌明,和民族和朝鮮民族一直是“文言二途”。即用本國語言誦讀,用漢字進行記錄和標注。普通的勞動階層只需要口傳心授,基本不使用文字,需要用到文字的士人,貴族都使用漢字。社會身份與讀書多少,識字多少直接掛鈎,漢字,漢學也一直只流傳於士人階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