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倒逼出來的緬甸民族和解

http://www.CRNTT.com   2014-09-23 11:00:35  


緬甸總統吳登盛上台後,積極推動民族和解進程
  中評社北京9月23日訊/作為多民族國家,民族矛盾長期困擾緬甸的發展。緬甸總統吳登盛上台後,積極推動民族和解進程,努力為2015年大選掃除障礙;在經歷兩輪克欽戰事、數次談判未果的窘境之後,緬甸的民族和解似乎顯露出希望的曙光。但,這種和解更多是建立在緬族朝野聯合壓服少數民族的基礎上,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
 
  突破最後難點克欽
 
  緬甸政府與少數民族間的矛盾,一方面是受英殖民時期“分而治之”策略的荼毒;另一方面,緬甸中央政府在鞏固統治之後,奉行大緬族主義政策,未能真正實現民族平等,使得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間的矛盾不斷積累。
 
  1988年,緬甸軍政府上台,實行新的民族和解政策,先後有40餘支武裝與政府實現和解,有的完全放棄了武裝,有的被改編成民兵或編入中央領導的邊防軍。但仍有一些少數民族武裝未與政府實現和解。
 
  吳登盛2011年3月上台執政,3個月後,因克欽獨立軍拒絕釋放涉嫌在緬北刺探軍情的兩名緬軍官兵,雙方爆發長達5個多月的軍事衝突。其間,雙方曾舉行數次和談,但都無果而終。
 
  在緬甸政府與克欽獨立軍糾纏之時,其他少數民族武裝紛紛響應吳登盛2011年8月發布的和平建議,同意就全國全面停火進行和解對話。同年9月和10月,緬甸政府與佤聯軍、猛臘軍經過兩次會談,達成了新的和平協議。2012年1月,緬甸最大的反政府武裝組織—克倫民族聯盟與政府簽訂停火協議。
 
  但這些和解成果並未對緬北克欽獨立軍產生巨大的示範效應。2012年3月,緬甸政府代表團與克欽獨立組織(KIO)代表團舉行和談,但雙方未達成全面和平協議。相反,2013年1月,緬軍攻占克欽獨立軍總部萊扎城外的戰略高地卡埡山,逼迫克欽獨立軍撤離該地區。
 
  與上次軍事衝突不同,這次大規模戰事殃及中緬邊境安全,並引起西方國家的關注。緬甸政府在取得軍事優勢之後見好就收,與克欽獨立軍在中國瑞麗進行談判。會後雙方發表聯合公報,就盡快實現停戰、妥善解決爭議、繼續進行談判達成初步共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