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如何打造製造業服務外包的“班加羅爾奇跡”?

http://www.CRNTT.com   2014-09-13 12:10:07  


 
  (二)發展環境、人才儲備和企業規模是明顯短板

  一是發展環境有待改善,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亟待加強。首先,中國雖然出台了大量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政策,但與印度等國家相比,政策力度仍然相對較小,且不少優惠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強,貫徹落實較難。其次,中國不少行業的技術標准體系與國際通用規範並不一致,從而導致企業業務發展障礙重重。最後,受多種因素影響,中國對於信息安全的重視程度相對不足,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監管制度還不健全,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已成為制約國外發包商將業務包給中國最大的擔憂。

  二是技術人才儲備不足,特別是中高端專業人才缺口較大。中國勞動力供給雖然相對充裕,但技術人才總量明顯不足,一個突出現象是,大學生“畢業即失業”與企業“用工荒”共存。誠然,企業用人與勞動成本密切相關,但調查數據顯示,很多企業更苦於招不到合格的技工,特別是高級技工缺口巨大。以廣東省為例,2013年全省技能人才市場求人倍率始終處於1.4以上的高位,遠高於市場1.05—1.1的總體水平,特別是技師和高級技師的求人倍率更是超過2.0,凸顯了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三是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行業影響力相對較低。2012年在中國21159家服務外包企業中,合同執行金額低於500萬美元的約占74.5%,超過1億美元(中國將之劃為大企業)的僅占3.1%,而印度服務外包企業收入超過10億美元(印度將之劃為大企業)的近50%。此外,由於企業規模較小且行業影響力較低,導致以輕資產為主的製造業服務外包企業在融資方面也受到較大約束,“規模小—貸款難—發展慢”的惡性循環抑制了企業持續發展。

  思考與建議

  文章提出,(一)改善產業發展環境

  一是要不斷強化政策支持,提高對服務貿易出口的支持力度,特別是注重扶持提供生產性服務的企業。與此同時,加大對企業的調研力度,切實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在關稅、生產稅、中央銷售稅、增值稅、服務稅等多個方面,印度政府都制定了鼓勵政策,力度較大且可操作性較強,對印度軟件科技園和經濟特區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是要持續完善法律環境,適時對服務外包產業進行立法,特別是要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為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印度政府專門出台了《信息技術法》,對非法複制軟件、偽造電子簽名等行為都制定了十分具體且相當嚴厲的懲治條款。受此影響,印度企業普遍非常重視信息安全措施,大部分企業通過了相關信息安全體系認證。

  (二)建立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

  一是加強體制機制建設,推動高中低端人才梯隊合理發展,促進人才結構從“橄欖型”向“金字塔型”轉變。作為成熟軟件產業的代表,印度形成了比較合理的高、中、低三級人才結構體系:頂層是一些項目經理等高端管理技術人才,中層是系統分析員等技術領軍人才,底層是程序員等大量的基礎技術人才。

  二是加強產學研用緊密結合,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真正人才。印度始終特別重視職業教育對技術人才的支撐,每年新增軟件人才的80%左右都是由職業教育和培訓來供給。“訂單式”的職業教育,為印度培養了大量技能熟練的中低端技術人才,能夠很快給企業帶來實際效用。

  三是加快建立服務外包技能人才信息庫,打通人才與企業之間的信息鴻溝。早在20世紀60年代,印度政府就投資“科學人才庫”,在部分發達國家建立了海外專家人才數據庫,並將關注重點聚焦在能夠解決軟件服務領域關鍵問題的人才上。人才庫的建立,不僅使印度掌握了全球軟件人才分布狀況,而且使印度在引進相關人才方面也占據了主動地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