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製造業應避免零散式短期變革

http://www.CRNTT.com   2014-05-03 09:24:46  


 
  第四,中國製造企業都在仔細權衡投資計劃,力爭使投資在新建資產和現有資產之間取得妥善平衡。

  中國各企業正在不斷將資源有針對性地投放到重點業務領域中。不過,很多中國高管指出,在安排新設備與技術投入的同時,也應努力使現有資產創造更多價值。

  2011年以來,四分之三的中國企業和80%的美國企業都進行了資本投資。這些投資大都流向了新的生產設備和現有生產廠房的基礎設施兩個方面(62%)。大約一半的中資企業表示,它們在生產技術(54%)和新廠房建設(50%)方面進行了投入。

  過去兩年間,中國國企的投資力度逐漸走強,而私企的投資力度逐漸放緩(儘管仍在增加)。中企高管表示,2014年投資活動將持續,絕大部分企業計劃將投資重點放在生產技術和新生產設備採購兩方面。

  63%的中國企業和59%的美國企業表示,它們非常重視延長現有資產的壽命和貢獻,並將通過一整套措施實現這一目標,包括:減少浪費的精益舉措(82%)、全面生產管理(73%)、自動化技術(68%)和分析法(27%)等。大約四成的中國企業計劃引進質量管理、精益轉型、生產流程優化,以及庫存管控等先進手段。

  信息技術也成為大多數中國企業的投資領域。近90%中資企業表示,它們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這些措施主要集中在績效管理工具方面,比如監控面板和指標衡量系統、質量控制手段,以及ERP解決方案等。

  中國製造企業如何夯實基礎

  中資企業正面臨著諸多挑戰,特別是要彌補在關鍵生產技能方面的巨大差距,切實改善生產效率水平,並且大幅提升整體的運營靈活度。

  另一個最重要的挑戰是,中國消費者正在迅速發生變化,傳統的城市-農村二元化消費模式,正在被很多不同的消費者群體及新一代的數字消費者所代替。這一發展趨勢要求中國企業著力發展新的能力。

  全新的競爭環境形成了重大挑戰。在人才濟濟的國際市場上,中國企業既面臨美國、德國等復甦的製造業大國競爭,又面臨著日益成熟的發展中經濟體的競爭。

  競爭加劇要求中國企業一定要提高生產力水平。但中國的生產力增長已經放緩,而工資水平卻在迅速走高,加上最終產品定價難以提升,有可能會侵蝕中國的核心競爭力。

  在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速度、敏捷性、成本等方面,中國企業今後如何利用數字技術提升運營效率,開發出有競爭力的新產品和服務,將會大大影響到企業實現穩步增長的能力。

  中國國企的轉型極為緩慢。事實上,國企的運營效率較2008年之前有了大幅下降,與私企相比更是每況愈下。即使那些已經取得進展的中國企業,大部分正在經歷的轉型都屬於漸進式的、零敲碎打式的。只有為數不多的企業制定出了全面系統的轉型規劃,這正是打造企業未來競爭優勢和實現盈利的必要之舉。

  中國企業的樂觀態度,掩飾了將來為實現國內外兩大市場的雙贏而在基礎工作方面必須要做出的巨大努力。

  從發展的角度看,中國企業應當做好這些工作:繼續大幅提升企業生產力水平,這樣可在價格低企而競爭加劇的市場環境下有效地抑制成本上升;創建高效且適應性強的(全球與地區)運營模式以及端到端供應鏈系統;加大對迅速變化著的客戶及運營活動的洞察與分析投入;徹底重新審視企業的經營戰略,充分考慮到正在席捲所有工業化經濟體和眾多行業的製造業數字化革命;全力打造強大的創新能力,不斷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以及新的經營方式。

  中國企業的未來一片光明。但要想實現真正的增長,還必須要採取戰略性、全局性的措施。如能突破以往所採取的那種僅限於技術層面、零散式的短期變革(儘管這些舉措過去曾發揮了積極作用),切實滿足企業發展的內在需求,必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澎湃引擎。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 作者:李綱(埃森哲大中華區主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