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製造業應避免零散式短期變革

http://www.CRNTT.com   2014-05-03 09:24:46  


 
  中美互為最大海外收入來源

  中國製造企業大都表示,美國是除本土市場以外的最大收入來源。美國企業高管也認為,中國是其最大的海外創收市場。隨著中美經濟依存度的加深,這種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絕大多數中國企業高管把國內市場視為其當前最大的創收市場(94%),其次是美國(37%)和俄羅斯(26%)。美國企業高管也普遍將本土看作是當前最大的創收市場(81%),其次是中國(39%)、加拿大(23%)和德國(23%)。

  2014年至2016年,中國企業高管預計國內市場的創收重要性將會有所下降(86%),美國(37%)和俄羅斯(26%)不會出現太大變化。美國企業高管則普遍認為,美國仍將是最重要的創收市場,但中國市場的創收作用會更加突出。

  未來三年,巴西對於中國製造企業將更為重要;看重該市場的高管比例由現在的6%增加至2016年的20%。比例相似(18%)的美國製造業高管也認為,巴西屆時將躋身其創收市場的前三甲。儘管亞太地區其他國家增長強勁,但中國企業高管認為,即使到2016年,這些國家的創收貢獻仍將只占很小一部分。

  這些數據清楚地表明,中國企業基本上都把力量投入到了兩個地區,一是國內市場,另一個就是有望促進自身發展的發達市場(如美國)。此外,它們也希望能夠維持而非擴大在俄羅斯的市場份額,同時更加關注巴西市場。

  路徑有差異,增長瓶頸相似

  調查顯示,在規劃未來發展時,中國製造企業往往會採取內生式的增長方法。近四分之三(74%)的中企高管表示,他們計劃主要(50%)或全部(24%)依靠內生式增長,而傾向於外延式增長的高管只占9%,另外18%的高管則計劃兼顧兩種方式。但只有55%的美國高管計劃大部分或全部依賴內生式增長。

  在計劃採用非內生式增長的中國企業當中,併購是最受青睞的方法(69%),其次是合資(50%)及合作(31%)。埃森哲對2013年公開披露的併購案進行了分析,在中國企業發起的近300項併購行動中,三分之二以上(68%)的併購對象都是中國內地及香港以外的企業。這些國外併購標的大多集中在美國,佔中國企業跨國併購總數的約10%,這一比例還將持續走高。

  中美高管基本上都同意,今後幾年的增長面臨一些潛在阻力。中方高管列舉出了某些可能會影響其實現2014年增長目標的障礙,很多都與市場波動性有關。其中提到最多的,包括全球貨幣不穩定(57%)、難以預測的商品價格(43%),以及主要市場上的政治與社會動蕩(40%)。大約43%的中方高管還提到了降低運營成本的壓力和市場競爭,認為這些也是需要克服的困難。

  在美國高管眼中,最大的問題同樣是全球貨幣的不穩定,不過比例只占43%,遠小於中國同行。另外,難以預測的商品價格(38%),以及主要市場的政治與社會動蕩(32%),也被視為與波動性相關的最顯著阻力,而降低運營成本、應對強大競爭對手的壓力亦不容小覷。

  鑒於上述重重挑戰,認同或非常認同構建運營靈活性的中國高管比例達到了91%,美國高管為86%。所謂運營靈活性,是指迅速將生產活動從一個現有設備移至另一個設備的能力,或者在現有設備上改變產品結構的能力。

  中國製造企業四大訴求

  中國企業也像美國企業一樣,將提升運營效率視為重要杠杆,但未來12個月,它們可能會更看重降低生產資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他們認為這才是提高利潤率的關鍵所在。這種意識再次說明,中國企業越來越擔心工資上漲可能會嚴重影響到今後的增長。

  要實現穩健持久的增長,另一個關鍵任務是建立堅實的運營基礎——包括生產設施網絡、人才,還有支撐運營靈活性的科學經營模式。

  按照參與調查的中方高管的說法,中國製造企業已在這些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但運營的某些關鍵環節依然存在缺陷,這可能使其難以達成自身的增長目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