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馬航事件中陰謀論為何大行其道

http://www.CRNTT.com   2014-03-26 10:42:35  


 
  1988年12月21日,泛美航空103航班在蘇格蘭上空爆炸(即洛克比空難),包括機上、地面人員在內的270人遇難。事件就被人為地注入了陰謀論的成分。在陰謀論中,空難原因更是被指向了由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誘捕行動失敗造成的,這個荒誕的說法最終還以封面故事的刊登在《時代》周刊上。而後來,美國政府得出結論,此次襲擊是由利比亞政府一手策劃。

  1996年7月17日,環球航空800號班機(TWA800)從美國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起飛,搭載著212名乘客及18名機組人員前往法國巴黎,在起飛後約12分鐘在紐約長島外的大西洋上空爆炸解體,墜入海中,機上全部人員罹難。這場空難引發了“導彈說”“炸彈說”等一系列陰謀論。而互聯網上“導彈說”的陰謀論還騙到了ABC新聞記者Pierre Salinger,他甚至召開發布會,宣稱一艘美國海軍軍艦用導彈擊落了航班。而經過為期4年的調查,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裁定認為TWA800空難是由於“中翼油箱爆炸”造成,起因是“忽略了油箱中可燃的油氣混合物。”事後,NTSB前副主席Bob Francis提及Salinger時,給他的評價是:“他是個白痴……他不知所言,完全不負責任。”

  而更多陰謀論在1987年台灣桃園機場起飛的南非航空公司SA295次班機墜海(被懷疑偷運核武導致爆炸);波蘭卡欽斯基總統與該國許多高層領導喪生的2010年專機墜毀(被懷疑政治暗殺);大韓航空007號班機遭蘇聯擊落事件(被懷疑未遭擊落,當局扣押乘客以及機組人員至今)等等案例中數不勝數。

空難易於傳出陰謀論的原因並不複雜

  空難調查的困難費時以及專業性強給了陰謀論者發揮的好機會

  一方面,空難調查耗時長,專業性強。知道真相往往需要漫長的等待,而長時間的真相空當給了陰謀論傳播和發酵最好的時機。另一方面,空難調查的專業性強,一些手段會超出常人理解,甚至令人感到匪夷所思。比如此次馬航事件中使用的衛星定位方法,以及如何判定各個區域的飛機可能墜落概率的數學方法,普通人都很難透徹的理解。

  空難調查還常常牽涉到國際合作,更是符合一些政治陰謀論者的偏好

  空難,特別是國際航班空難。由於起始地、航空公司、乘客以及失事地點往往牽涉數國,再加之搜救需要投入軍事力量。這就使得在搜救過程中,雖然有《國際民用航空公約》以及《國際海上搜尋救援公約》的約束,但各國間仍難免有所保留。而這就被某些政治陰謀論者放大為利用“空難”進行政治博弈和軍事偵察的陰謀論。德國《法蘭克福報》就注意到了此次馬航事件一些在中國盛行一時的陰謀論。其中一條就認為,“馬航事件是有意為之,背後隱藏著大國博弈的戰略目的。我懷疑這是個陷阱,別國目的是讓中國展示先進技術,以便了解中國的軍事實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