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薛湧:東莞向何處去? | |
http://www.CRNTT.com 2014-02-24 11:56:13 |
從媒體的報道看,東莞色情業的形成,有供需兩個鏈條。 90年代招商引資,大量港商台商來到東莞,許多是有錢的單身,或沒有家屬隨行。隨著東莞外來加工業的火爆,各色其他的單身或家屬不隨行的淘金者也接踵而至。當然還有大量單身的民工的湧入。這些流動人口,形成了色情業的市場需求。另外,經濟的周期震蕩,使許多女工突然失業,衣食無著,特別是最近一次世界金融危機,正好趕上中國經濟的轉型,大量加工業遷往低薪地區。許多丟掉工作的女工,被迫流落到色情行業。 老百姓恐怕都會根據一般的常識判斷:一般的女孩子不是走投無路,不會淪入色情行業。這也許是一種個人選擇,卻是很不幸的、無奈的選擇。接下來的問題是:東莞本是經濟改革的先鋒,在掃黃後有媒體還報道:“2013年,東莞再次登上中國最富20城市的榜單,位居首位。”不管是對中國經濟的崛起而言,還是對東莞成為首富城市而言,這些打工者都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在經濟繁榮的中心,怎麼會讓她們被逼得走投無路? 這一悲慘的現實,理應促使我們反省主流的市場經濟觀念。我在近著《市場到哪裡投胎》中,介紹了西方發達市場經濟中的三種主要模式:以美國為代表的盎格魯薩克遜自由放任式,以德國、日本為代表的萊茵蘭社團—國家式,和以北歐福利國家為代表的社會民主式。對照這三種模式,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對市場經濟討論顯示了巨大的片面性。這主要體現在把美國作為市場經濟的原型,把歐洲的種種模式視為對市場軌道的偏離。 東莞模式,其實就是對美國模式的模仿,也不乏經濟學家為之鼓吹。這種模式,說白了就建立在一種刀耕火種般的勞動市場的基礎上的。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大部分時間,中國在享受人口紅利,年輕的勞動力充裕、廉價,雇主不把勞動力視為人才,而是看作人手,只使用、不培養,而且隨用隨淘汰,一切以企業短期的經濟效益為中心,似乎企業一旦賺錢,就會產生社會效益。 東莞走到現在,說明了這種模式的局限:身為首富城市,居然頂著“性都”的污名,治安之差也是舉國皆知。為企業立下汗馬功勞的女工,居然不得不賣身為娼,她們的子女將怎麼長大?東莞能成為一個安居樂業之所、是個養孩子的好地方嗎?放開別的道德說教,這樣的模式所締造的下一代,在經濟上還有競爭力嗎? 近年來,北歐和德國的國際競爭力都在趕超美國。西方眾多的經驗研究開始從效率的角度檢討福利制度的競爭優勢。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之外,“幸福感”、“生活質量”等指標越來越重要。以企業利潤邊際為代表的短期經濟效率,和以人的素質為代表的長期競爭優勢,成為衡量市場效率的不同指標。比如,東莞的這些女工,如果在德國的工作裡當工人,就可以把自己的代理人選入廠裡的“工作委員會”。廠方要裁員、甚至要改變工作時間,都必須經過這個“工作委員會”的批准。德國企業首先要對自己的職工負責,在不得不裁掉若干人員的時候,也往往要想方設法對這些人進行再培訓,安排其他工作。企業裁掉一個員工,並不比解雇一個CEO容易。在北歐國家,則有丹麥式的“靈活安全”體系:企業根據需要隨時裁員,但被裁下的員工,領取相當於原工資百分之八九十的津貼,然後由國家進行再培訓,重新進入勞動市場。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