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迎來中高速增長拐點

http://www.CRNTT.com   2014-01-22 09:31:36  


  中評社北京1月22日訊/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相關經濟數據,201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56.88萬億元,同比增長7.7%,完成了年初設定的7.5%的目標。

  每日經濟新聞察哈爾學會研究員張敬偉文章稱,關於GDP增長,過去一年最為平實理性。中央層面,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強調扭轉傳統的政績考核,將集約、科學、綠色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目標。

  從輿論場到普羅大眾,更對各級政府追捧GDP增長的政績觀深惡痛疾,因為人們看到了GDP高速增長帶來的負效應,特別是生態環境惡化導致的霧霾天氣,讓人不堪其擾,更有GDP高速增長帶來的宏觀經濟隱憂。

  可以說,以GDP為核心的發展,並未帶來發展質量的優化和民生幸福感的提升,反而滋生了結構性的經濟社會矛盾。

  現在的中國人,對於全球第二大經濟強國不再狂喜;對於超美成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也不感冒。常識是,中國GDP即使超越美國,有13多億人作為分母,平均的結果也將把中國拉回到發展中國家的陣營。

  文章認為,2013年GDP同比增長7.7%,完成年初設定的7.5%的目標,符合上下期待,也契合中國宏觀經濟的現實,是內外兩個市場的客觀體現。任何一個經濟體,基礎薄弱時的發展速度自然要高,但不能一直高下去,這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美國如此,日本亦然,中國也是這樣。中國已經經歷了令世界驚奇的長期的兩位數高增長,中國GDP和貨物貿易總量已經達到了全球數一數二的高位,即使沒有全球經濟危機和國內市場發展瓶頸的制約,也面臨著發展速度的調整和發展模式的轉型。

  如果說十一屆三中全會啟動的改革成就了中國第一個經濟高速增長的階段;十八屆三中全會將中國改革推進到深入階段,並使中國邁入中高速發展階段。前一階段是中國經濟量的積累,這一階段則是質量並舉,是政治、物質、政治、社會、生態五大文明的全面發展。前一個發展階段,側重宏觀國富;這一階段著重於微觀民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