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應避免重蹈鄰國覆轍

http://www.CRNTT.com   2014-01-21 09:07:01  


  中評社北京1月21日訊/英國《金融時報》吉密歐撰文指出,如果中國政府繼續採用這種把龍頭打開和關上的做法,被大肆吹噓的經濟再平衡可能會被永久推遲,最終局面可能會比領導人現在試圖避免的增長放緩更加糟糕。

  分析師們在談論過去30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時,往往會使用滿懷敬意的、近乎宗教式的措辭。用曾在2008年至2012年擔任世界銀行(World Bank)首席經濟學家的林毅夫(Justin Lin Yifu)的話來說,中國在35年間實現9.7%的年均增長是“人類歷史上不曾有過的奇跡”。

  讓4億至6億人脫貧,也許可以算作一個奇跡,但這種經濟增長模式和增長速度並非不曾有過,其實在中國的周邊地區就不乏先例。

  “我們以前在韓國、台灣、香港、日本看到過這一幕。現在只是在中國看到了一個更大、更豐富多彩的版本。”匯豐(HSBC)亞洲經濟研究聯席主管範力民(Frederic Neumann)表示,“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每年增長10%,在當時被視為經濟奇跡。”

  昨日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在2013年擴張了7.7%,與2012年修訂後7.7%的增長率持平。但多數分析師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在今年放緩至20多年來最低的水平。許多人開始揣測,中國與鄰近經濟體在經濟繁榮時期的相似性,會否延伸到經濟低潮時期?

  正如大多數曾經高速增長的亞洲經濟體所發生的情況那樣,這種經濟騰飛主要得益於對面向出口的低成本製造業的投資,這種模式能夠在10多年的時間裡推動經濟擴張。

  同樣,現在在中國,不斷放緩的出口增長也已被信貸密集型國內投資所取代,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領域的投資。在中國周邊的每一個較發達經濟體,隨後發生的則是隨著對基建投資的過度依賴達到極限,經濟增長突然放緩。

  “中國並非必然會像其他那些國家那樣面對大幅回調,但危險肯定是存在的。”範力民表示,“如果認為與別的經濟體相比,中國經濟對同樣的力量具有免疫力,那就有點過於相信‘中國例外論’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