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製造面臨新產業形態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3-03-09 09:43:59  


 
  文章表示,每次產業形態的變革,均推動了製造業形式的變化以及產能在全球的重新布局。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主要工業化國家製造業外包,這個時期製造業在全球重新布局的推動力量主要是成本因素,即製造業在全球尋求廉價勞動力,所以全球製造業的重心陸續落在亞洲四小龍、中國大陸身上。21世紀以後,智能化逐漸普及,因此出貨量、及時性成為生產和國際貿易的主要要求,所以擁有大量熟練勞動力、運輸和物流非常發達、產業集群效應明顯的中國最具有優勢,使得中國成為獨一無二的“世界工廠”。

  文章稱,由於最近一次產業形態對應的經濟結構是:發達國家過度消費和少新興經濟體產能過度擴張。在2008年全球危機爆發後,這種經濟結構產生的弊端暴露無遺,所以,發達經濟體以去杠杆為首要經濟使命,新的經濟基礎即將出現,那麼新經濟基礎對應的產業形態必然變革和升級。因此,中國製造適應的經濟基礎及其產業形態將會變更。另一方面,中國製造當前對應的產業形態,植根於價格競爭,所以適應於過度消費的社會。然而,在過度消費和債務危機被矯正以後,適度消費成為主流,消費必然升級,價格競爭的重要性下降,將帶動產業方式轉變,如3D打印等等,都對中國製造提出了挑戰。

  另外,即使是在原有的產業形態下,中國之前的優勢也在動搖。一是低成本優勢正在變成劣勢。由於這些年來中國超高速發行貨幣,使得中國的通貨膨脹較高,人們簡單生活成本上升很快,廉價勞動力對比於周邊一些國家不再廉價。同時,中國大面積的環境污染事件(如霧霾、地下水污染等)表明中國已經到了環境承載極限,所以中國製造業的低成本優勢正在無可避免地逐漸喪失,一些國際企業正在離開中國,主要是向東南亞遷移。再一個是,考慮到工資水平與勞動生產率的關係,中美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在部分領域美國重新獲得了競爭力。最近蘋果電腦生產製造搬回美國,就是一個例子。第三,由於中國老齡化加劇、勞動人口比重下降,人口紅利拐點出現,傳統製造業外遷是自然現象。第四,由於技術、增值服務等在產品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高,簡單勞動力在產品價值中的地位越發萎縮,也使得主要依靠廉價勞動力的中國製造面臨困境。

  文章指出,即使在當前這種經濟基礎和產業形態下,中國製造業的許多優勢也將逐漸動搖消失。而由於技術進步以及消費升級,將導致新的經濟基礎出現,出現新的產業形態,而新的產業形態將對製造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並可能導致製造業重心在全球重新分布。所以,中國製造在未來能否保持地位,關鍵看是否能適應新的經濟基礎和產業形態。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