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製造面臨高低兩端雙重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2-08-19 07:50:52  


  中評社北京8月19日訊/美國產業資本回流正在拉開大幕,據最近的一次調查,有近40%的美國企業準備把工廠從中國遷回美國,無論這個數字是否準確,這一趨勢對中國製造而言,都將構成挑戰。

   證券時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商務部數據顯示,外商直接投資(FDI)自去年11月份以來,只有5月份同比出現0.05%的短暫同比正增長,其他月份均為負增長,其中6月FDI同比回落6.87%。美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業資本輸出地,但隨著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有序推進,美國資本和技術流出將逐漸逆轉,可能由海外直接投資淨輸出國轉變為淨輸入國,這不僅會導致美國資本回流,而且其種種優勢和巨大的市場還會吸引全球資本,使中國的吸引力下降。

  2010年8月美國通過《製造業促進法案》,將暫停或降低供製造業使用的進口原料的關稅。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的報告顯示,該法案可能使產值增加46億美元,並創造近9萬個就業機會。2010年9月的《創造美國就業及結束外移法案》提出,將為從海外回遷就業職位的企業提供為期24個月的工資稅減免,並終止為向海外轉移工廠和生產企業提供的數項補貼,如免稅和減稅。今年初,奧巴馬發表第三次國情咨文,確定其2012大選競選主題,並提出由美國製造、本土能源、勞工技術訓練與美國價值等四大支柱,建構國家永續經營建設的藍圖,美國甚至要成立貿易執法部門調查中國等國貿易行為,誓言把流失的美國製造奪回來。

  文章分析,美國製造回歸聲勢浩大,中國製造又將何去何從?這是擺在中國面前的重大挑戰。

  一直以來,要素紅利是中國高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有利的人口因素不僅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供給,也為高積累率和巨大的資本投入創造了條件。在各種有利條件下,投資中國的資本邊際收益率通常高於發達國家,全球生產性資本不斷流入中國。然而,隨著人口有利優勢的消失,中美兩國部分行業勞動力成本差距快速收窄。據預測,以美元計的中國工資將每年增長15%-20%,超過了生產率增速,在考慮美國較高的生產率後,中國沿海地區與美國部分低成本的州之間勞動力成本以往巨大的差距有可能到2015年將縮減至目前水平的40%以下。如果考慮航運成本以及各種隱性成本、供應鏈成本,中國的總體成本優勢將變得微小。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