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大陸:民共對話的阻力動力與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12-07-18 00:24:28  


 
  中共方面,一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早在2002年,時任副總理的錢其琛便公開提出:“我們認為,廣大民進黨成員與極少數頑固的‘台獨’分子是有區別的,我們歡迎他們以適當身份前來參觀、訪問、增進瞭解。”(11)二是身段更柔軟。例如,胡錦濤在2008年呼籲:“只要民進黨改變‘台獨’分裂立場,我們願意作出正面回應。”(12)類似表態,都顯示了較強的靈活性:不把所有民進黨人劃歸“敵對陣營”、不總盯著最棘手的“台獨”黨綱、不期待對方的改變一蹴而就。這種調整,在島內部分人群中反響較好。

  民進黨方面,一是1999年,在“急獨”成為票房毒藥的客觀形勢下,以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為主要標誌,“成功”實現大陸政策轉型,2000年上台執政。二是對ECFA,最初一味抹黑、杯葛,但在ECFA日得人心的趨勢下,經過權衡後,改為集中批評其所謂程式上的民主性問題及分配上的正義性問題,直至最後表態“概括承受”。這表明,若外力足夠大,為贏得選票,民進黨會調整大陸政策的。

  (四)民進黨內部派系文化盛行,對民共對話而言,既可能成為障礙,也可能成為推力。

  “台獨”是民進黨的核心價值觀之一,但其社會基礎複雜多樣,對於“台獨”的性質、目標、路線、手段等,來自不同地域、族群、行業、部門、年齡段的人,都表現出不盡相同的思想傾向。這些思想傾向中有些與我們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張相比相差很大,有些則與我們接近甚至有部分交集。這意味著民進黨不是鐵板一塊、不是一潭死水,大陸方面並非毫無開發空間可言。遠的不說,單看今年1月14日至今短短幾個月時間裡,關於在敗選後如何因應兩岸新形勢、如何與中共打交道,民進黨內部便出現了多種聲音:既有執迷不悟、頑固保守的,也有務實開明、積極調整的。後者的一些論述儘管尚未成形、成熟,也未必能為中共完全接受,但其正視現實、理性反思的精神是民共對話的動力,應當得到鼓勵和引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