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申辦亞運 須評估效益並防政治化

http://www.CRNTT.com   2010-09-28 11:11:43  


香港東亞運辦得很成功,但亞運會規模遠大於東亞運,需慎重評估。
  中評社香港9月28日訊/香港工商專聯會會長楊志強今天在《文匯報》發表文章“‘申亞’須做好效益評估及防止政治化”。作者認為“政府應充分衡量利害得失,做好舉辦亞運的成本效益評估,為公眾討論提供詳盡的背景資料,以釋公眾疑惑。同時,要防止反對派將‘申亞’政治化。反對派已經開始製造輿論,力圖將‘申亞’變成高鐵事件‘翻版’。反對派的企圖,是要主導‘後政改時代’的民情和輿論,渾水摸魚,在未來兩年區議會、選委會、行政長官、立法會的四個選舉中撈取選票。對反對派將‘申亞’政治化的目的、手段和對社會和諧與政府管治造成的影響,政府亦應有充分評估,各界亦宜保持警惕。”文章內容如下:

  對於香港是否應該申辦亞運,市民有不同意見。有人支持申亞,認為政府可以汲取東亞運的經驗,舉辦更好的亞運。另有人認為,亞運可以帶動基建,增加就業機會。另有市民表示,與其將四百億元花在舉辦亞運上,倒不如支援民生政策。而反對派質疑申辦亞運只是政績工程,力圖將“申亞”政治化。

     香港今次“申亞”是合適時機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坦承,當局展開申辦亞運諮詢後,收到不少反對及贊成的聲音;反對意見主要認為舉辦開支太大,以及應把資源用在其他民生項目上。曾德成形容,今次申辦是不容錯過的合適時機,強調不會搞大白象工程,至於選手村的三千個單位,舉辦亞運之後會賣給市民。他相信,香港有能力辦一個有水準的亞運會,期望得到社會支持。香港曾在2000年首次申辦2006年亞運,當時與馬來西亞的吉隆坡、卡塔爾的多哈,以及印度的新德里,爭逐該屆的亞運主辦權。當年本港以“香港一定得”為申辦口號,政府當時預計在亞運的開支約10億元,包括提升多個場館的設施等。同年11月,亞奧理事會在韓國釜山進行投票前,香港原被視為大熱門。然而在次輪投票過程中,多個西亞國家俱聯手投票給多哈,令多哈獲得過半數的22票勝出,香港就只有6票落敗。

          當局須做好成本效益評估

  國際大都會往往具有舉辦國際體育盛事的能力和經驗。香港作為一個東西文化薈萃、海內外人流頻密的國際大都會,每年接待訪客就有三千萬,舉辦過很多國際盛事,可就是沒有主辦過國際大型綜合運動會。2009年東亞運算是開了個頭。香港“申亞”有利本港增加人氣、活躍氣氛、促進消費和帶動投資,也有利增強社會凝聚力和信心。但是,申辦亞運投入不菲。2000年本港申辦2006年亞運時的預算只是九億多元,今次申辦2023年亞運,當局初步估算與承辦亞運相關的直接投入為港幣137億至145億元,另外還有約300億的間接投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3月發表報告,歸納了各地主辦大型體育賽事的經濟效益,得出了效益成疑的結論。報告指出,大型體育賽事多會超支,若這個研究結論有普遍意義,則香港申辦亞運,只要超支逾一倍,就達到逾880億港元。現在離2023年尚有13年,舉辦亞運會的成本會隨時間上升,超支勢在必然。當局須做好成本效益評估。為減低成本,應積極爭取與廣東及澳門合辦2023年亞運。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