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誰希望朝鮮半島燃起戰火

http://www.CRNTT.com   2010-05-27 09:06:08  


 
新聞鏈接:

各媒體對朝韓局勢的觀點

   來源:【經濟觀察網】

  5月20日《經濟學人》 未來幾天中,中國可能會在經歷幾次艱難的外交會議後在各方壓力下發表一個比較強硬的表態。許多韓國鷹派人物要求對朝鮮實施報復性軍事打擊是親商的李明博總統所不願進行的。他擔心這會造成雙方衝突升級。 

  5月21日《金融時報》無論支撐朝鮮挑釁的邏輯是什麼,既然已經查明平壤方面是罪魁禍首,就不能讓這一攻擊行為逃脫懲罰。對金正日具有少許影響力的中國,已迅速呼籲雙方冷靜。就現狀來說,這沒什麼不對。沒有人(尤其是韓國人)希望韓朝在分界線上爆發衝突。但是,有必要採取超越言辭的行動。
 
  5月24日《紐約時報》中國領導人現在面臨兩種無奈的選擇。其一是安撫朝鮮,但是這會弱化其為說服美國、韓國和日本---中國是東亞地區一個穩定力量---所作出的努力。其二就是加入到美日韓陣營與聯合國安理會一起譴責朝鮮所予以否認的攻擊,這樣做法產生的風險是來自朝鮮的反應將會處於完全無法預測之中。 

  5月25日《英國衛報》雖然雙方敵對的意識在增強,但是兩邊已經發出明確的信號雙方都不會首先發起攻擊。作為東亞地區的主宰力量和可能是唯一能給平壤施加影響的國家,中國也想將這個反覆無常的鄰國置於約束之下。北京的首要任務是防止朝鮮倒台和大量難民的湧入。 

  5月26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政府之所以在公開場合對天安艦引發的爭執表現麻木,或許是因為它原本就沒什麼好的選擇。中國不想讓自己站在國際社會的對立面,但也不想助推任何針對朝鮮的行動,因為那樣不僅可能撼動朝鮮政權、引發或殃及自身疆土的騷亂,而且還可能導致韓國接管朝鮮,讓韓國這個美國軍事盟友直接來到自己的家門口。 

  5月26日《路透社》 朝鮮半島劍拔弩張,全球市場進入極其敏感的時期。韓國經濟規模遠大於當前陷入危機的希臘,因此韓國經濟面臨的威脅,更容易令人認為這個世界恐怕要進入失控局面了。
 
  5月26日《朝鮮日報》中國不僅不譴責朝鮮的所作所為,反而百般包庇。這是因為中國擔心持續60年的中北血盟關係動搖或朝鮮政權崩潰時,自己的安保利益也會受到損失。 

  5月27日《文化日報》在“天安”艦事件上,中國並未發揮一個“戰略合作夥伴”應有的作用。社論說,對韓國軍艦在本國領海遇襲沉沒,中國不能袖手旁觀,這不是國際社會中負責任的一員應有的姿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世界大型經濟體,中國有責任維護世界和平。中國是對朝鮮影響力最大的國家,中國有責任阻止朝鮮發動挑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