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高善文:中國三五年內可能發生經濟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0-04-19 10:05:36  


 
  高善文:這個問題比較專業,我沒有研究過交通運輸體系的外互性。對這個問題研究不是很深入。我想談一個相關的問題。交通體系快速的增長直接的影響就是運輸成本的快速下降,使得市場被整合到一個整體,之後帶來兩個影響,一個是競爭的加劇,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二是使資源在更大範圍內實現優化配置,從而提高效率。從宏觀的角度看,在過去五六十年年裡,尤其是7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增長比較快,全球金融一體化的加速與全球通訊技術的發展,與全球航空運輸的發展,包括遠洋運輸的拓展,和同等領域成本的下降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如果沒有這樣的下降,我們很難理解跨國公司的發展,在全球範圍內去配置自己的生產鏈條和供應鏈。我們也很難理解中國的玩具會源源不斷流向美國市場。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年911後不久,美國大街小巷掛滿的美國國旗,大量都是中國生產。表現出中國的企業在遠洋運輸和網絡運輸的靈活性。理論上講就是市場範圍的擴大和競爭的加劇、資源優化的整合。

  對於中國現在來講,高鐵的快速發展包括公路網的快速發展,意義是什麼?我覺得提出來很有意義。前一段時間講到拐點的問題,可能也有中國的競爭力面臨下降的問題,整個市場參與的非常質疑的觀點是中國有廣闊的中西部地區,伴隨著交通運輸體系的完善,可以把沿海生產過程源源不斷運輸到中西部。這種做法,表面上很有吸引力,但是我個人對其可持續性抱有較多的懷疑態度。非常關鍵的證據是,在市場整合的條件下,跨地區的自由流動的民工工資差距應該是拉平的。從20009年三季度的數據看,中西部和沿海地區民工的月工資水平相差不到10%,即使假設沿海地區民工工資1800左右,那麼中西部地區民工也可以拿到1500左右,兩者的差距不到20%。我們知道,2002-2004年,中國的低端製造業,沿海地區民工就可以拿到500元,有的90年代也就可以拿到500元了。現在中西部民工工資水平,比2002年的沿海地區的工資水平高很多了。而這種差異,就不能使用過去幾年的通貨膨脹來解釋了。

  這種現象也說明了資源整合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效果。如果沿海地區的工廠搬遷到了內地,公司成本壓縮不到20%,但是離市場更遠的港口支付的成本會更高。

  不排除生產鏈條向中西部轉移,但是空間不是很大。如果說中西部工資增長顯然不是來自中西部生產鏈條的搬遷,為什麼中西部工資水平處在這麼高的水平上?

  2003年看到的例子,中國中西部的平均增速比沿海高,物價水平,比沿海也要高。過去的七年裡,所有中部的省份最高的增幅是2.9%,而沿海是2.4%,微觀層面上物價的更快增長也清楚的表明中西部自身的經濟增長更快,更高的增速帶來就業的加速和工資水平的提高。中西部地區在過去的六年裡為什麼經濟增長這麼快?個人傾向認為,大宗商品和基礎能源的大幅上升是其重要原因,從這裡我們看到了八七的崛起,看到了澳大利亞、印尼等的崛起,而在中國自身的自身氛圍內,大量的能源和區域資源的機會主要隱藏在中西部地區。在這一輪的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內蒙第一城市由包頭轉移到鄂爾多斯(600295,股吧),因為後者有能源,而包頭只有鋼鐵公司。類似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的地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比如山西和內蒙,在這一輪經濟增長中增幅最快的省份之一,主要是他們擁有煤炭、焦炭和粗鋼的冶煉。這種產業的出現,從其資源禀賦上看,優勢十分明顯。

   我們把以上的解釋合併在一起,可以說,中西部憑借其自身的能源優勢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帶來了工資的高增長,再加上全國範圍內的交通網絡的緊密構建,使得各種優勢整合在一起。現在的事實是內陸的就業機會,尤其是農民工收入相對沿海地區來說具有比較強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但是從側面暗示,把沿海的製造業挪到內地,並不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