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國際組織里的中國新勢力

http://www.CRNTT.com   2010-03-10 09:07:26  


 
相關新聞三

走向世界的中國使者

  他們的真正過人之處在於,大多精通幾門語言,通曉中國國情,深諳世界組織遊戲規則

  兩個月後,朱民就將正式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履新。而入職前將要走的那些程序,已經有很多中國人提前走過。

  2008年5月20日,日內瓦世界貿易組織(WTO)總部。64歲的張月姣舉起右手,宣誓就任WTO上訴機構大法官,6月1日上任,任期四年。這是中國律師首次在WTO中擔任這一要職。“我當選的意義並不在於中國在WTO中獲得了一個高層職位,而在於中國從此獲得了規則的解釋權和制定權。”

  就在張月姣上任的前一天下午,北大教授林毅夫登上飛往華盛頓的班機,位於世界銀行總部的高級副行長辦公室已經裝飾一新,等待這位新主人的到來。

  越來越多的中國面孔亮相國際組織,正在成為中國崛起背景下的一個新趨勢。

  四面開花

  從1972年恢復聯合國席位到2005年,這33年間,中國人除了因歷史因素非競選即擔任聯合國副秘書長等職位外,從未參與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的高層職位競選。但從2005年開始,中國人逐漸走上了國際組織高官的角逐場。

  率先打破僵局的是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2005年10月24日,章新勝高票當選2005年-200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主席,這是中國繼10月14日以亞太組第一名和差額選舉組第一名歷史性最高票成功連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委員後的又一外交勝利。

  此後,中國人在各種國際組織高官競選中捷報頻傳,四面開花。2006年6月20日,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協調委員會第54次會議上,來自中國的WIPO現任執行主任王彬穎成功晉升為助理總幹事,實現了中國自加入WIPO26年來在其高級職位上零的突破。

  2006年11月10日,國際電信聯盟(ITU)選舉中國籍的趙厚麟為副秘書長,他認為,“中國企業應積極參與國際電信標準制訂,掌握市場競爭主動權”。前一天,一位名叫陳馮富珍的香港女子高票當選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開創華人主政國際組織先河。

  2007年2月9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任命中國“外交鬥士”沙祖康為聯合國主管經濟和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這是目前中國籍聯合國職員中的最高職位。去年年末,何昌垂被聯合國糧農組織(FA0)任命為副總幹事,成為該組織成立63年來首位擔任該職的中國人。

  亞洲開發銀行項目官員翟華在國際組織工作約20年,在他看來,國際組織中的中國人之所以越來越多,無外乎兩個原因:“第一,隨著中國國力和影響力的增強,中國政府推薦或支持的人選可以直接進入國際組織中擔任高級職務,比如林毅夫、朱民等都是這種情況,但還是個別。第二,中國人進入國際組織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隨著年齡、資歷和業績的增長,相當一部分中國籍職員被提拔到了中高級的行政、技術職位,第二種情況更為明顯。”

  中國智慧

  正如翟華所說,中國人頻頻亮劍國際組織,反映出的是世界對中國實力的認可。

  陳馮富珍當選WHO總幹事時,奧地利德文報紙《新聞報》評論說:“中國對於陳馮富珍的當選充滿了自豪,這次選舉的結果是中國國際影響力不斷增長的標誌。”

  具體到國際組織內部,則充滿了對中國智慧的贊同。這方面,林毅夫是一個代表。

  對於林毅夫在世行的表現,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林毅夫給世行展示了“值得尊敬的學術才能、可操作的經驗、頗具合作精神的領導才能以及熟練理論的卓越結合”,“世行職員都欣賞他有深度的建議,我非常重視他的忠告和友誼”。

  用林毅夫自己的話說,現有的經濟學理論大部分是由發達國家學者提出的,不可避免地是以發達國家的發展階段、社會經濟條件和文化為理論前提,用以解決發達國家的問題。林毅夫指出:“如果把在發達國家形成的理論簡單應用到發展中國家,就可能出現南橘北枳的效果,即使目標非常好,用意也良善,產生的效果卻不如預期,甚至好心辦了壞事。”

  作為新興經濟體,中國的發展經驗給了世界另外一種思路。比如,中國在經濟困境時,通過發展基礎建設刺激經濟發展,同時解決未來發展的瓶頸問題,這些有效措施就得到許多國家的認同,並成為這次金融危機中許多國家效仿的一個方面。

  共性與差異

  既然來自同一片土地,他們身上勢必有著許多共性之處——海外教育背景良好,國際組織從業經驗豐富,年齡均在60歲左右。翟華回憶,早期他所在的國際組織中來自中國的同事較少,多來自國內相關部門的推薦。現在人數逐漸增多,很多是在歐美留學後通過應聘直接加入的。

  林毅夫是芝加哥大學經濟系博士,陳馮富珍是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文學士及醫學博士,張月姣在美國喬治敦法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碩士畢業……

  海外求學的背景讓他們的優勢顯而易見。上世紀90年代的中美知識產權談判,曾是中國“入世”談判中最引人關注的硝煙之戰,張月姣作為談判代表全程參與。在談判中,美方代表只會說英語卻不懂中文,而張月姣不僅精通英語、法語,法律條文也背得很熟。難怪後來一些美國律師界的議員“私下”里稱讚:中國有位張女士,很厲害也很公平。

  這群人的真正過人之處,在於他們既通曉中國國情,又深諳世界遊戲規則。這讓他們在與世界打交道時比一般人更加游刃有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