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柯文哲現象的意涵與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8-11-10 00:21:44  


柯式兩岸交流模式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島內認同兩岸和平發展的主流民意趨向
  中評社香港11月10日電/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徐青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11月號發表專文《全方位透視“柯文哲現象”》。作者指出,柯文哲鮮明的個人特質,符合不少民眾,特別是年輕群體對政治人物政治性格的想像;其所自喻的“白色力量”,也與島內政黨認同度低落的社情民意脈動相吻合。柯文哲著意擺脫意識形態羈絆,務實走兩岸交流合作之路,並向大陸拋出種種善意表達,某種程度上符合了島內認同兩岸和平發展並因此而獲得兩岸紅利的主流民意。但“歹勢風波”充分揭示了其“台獨”軟肋必然帶來其政治上向“獨派”妥協的軟弱性,這是“柯文哲現象”的脆弱之處。“柯文哲現象”的未來走勢,一要看島內政治大環境和民意的變化,二要看柯文哲的主觀能動性。文章內容如下:
 
  一、“柯文哲現象”是島內民眾對政治領袖有所寄望的一種心理投射

  “XXX現象”是島內政治人物受到明星式追捧的一種政治現象,這種現象既是島內民眾對政治領袖有所寄望的一種心理投射,也是民眾對當時島內政黨政治的認知反映。“柯文哲現象”亦然。回看島內針對政治人物的民調,民眾對政治人物的要求涉及面相當廣泛,綜合起來,不外兩個方面:一是政治道德方面,包括“形象清新”、“誠信”、“清廉”、“有親和力”、“穩重內斂”等;二是施政能力和績效方面,包括“有遠見”、“給民眾信心”、“政見最可行”、“有為敢為”、“改革能力”、“負起政治責任”、“不懼惡勢力”、“用人”得宜、有“施政經驗”、“重視民意”、“提升經濟”等等。它點出了島內社會評判政治人物的道德與能力指標,從中可以看到民眾對政治領袖的寄望之深之切,由此不難理解為何島內不斷出現政治人物受到明星式追捧的政治現象。

  站在這樣的社會政治文化脈絡上回看,早前的“陳水扁現象”、“馬英九現象”、“蔡英文現象”可謂一脈相承。“陳水扁現象”主要肇因於民眾厭惡李登輝國民黨的“黑金政治”;“馬英九現象”主要肇因於民眾厭惡陳水扁的不清廉;“蔡英文現象”主要肇因於民眾寄望其非典型民進黨的“清新”形象。然而備受推崇的明星式政治人物,在島內統“獨”立場歧義、藍綠嚴重對峙、民粹政治動員等因素疊加發酵造成的惡質政治文化與選票利益考慮下,不僅難施善治,更暴露出作為政治人的政治素質,特別是其政治道德、格局、政策水準、治理能力、政治性格與行事風格等方面的不同缺失,令民眾一次次失望。百姓需要的不僅是人品好、站位高;還需要有格局、有謀略、有擔當且性格、行事風格也適合搞政治的人。顯然,上述政治人物都沒能完全滿足民眾的高標準要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