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向陽:一帶一路在亞洲影響大於TPP

http://www.CRNTT.com   2016-01-06 00:15:16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中評社 王秀中攝)
  中評社北京1月6日電(記者 王秀中)2015年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之年。目前,中國已同20多個國家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協議,但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戰略仍存在誤解或曲解,“一帶一路”也面臨著來自國內外的諸多挑戰。4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出席了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主辦的“中國國際問題高級講壇”,全面闡述了“一帶一路”的定位與挑戰。就一帶一路和TPP的關係,李向陽對中評社記者指出,亞洲既需要以規則為導向的TPP,也需要以亞洲實際需要為導向的“一帶一路”。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二者能找到合作空間。

  一帶一路不是獨奏曲 也不是學雷鋒

   “一帶一路”不是中國的獨奏曲,而是國際社會的協奏曲。”李向陽在演講開始就針對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的幾種質疑說法進行了駁斥。首先,“一帶一路”並非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馬歇爾計劃是二戰後美國為救助歐洲盟友進行的援助計劃,持續了四年多,而“一帶一路”是以經濟合作為核心的倡議,持續的時間會更長,“可能要管未來三十年”。其次,“一帶一路”和非經濟主導的朝貢體系也大相徑庭。他同時指出,“把不需要的過剩產能轉移出去,從沿途國家獲得能源和資源”,這種對外宣傳的說法也確實存在問題,增加了國際社會的疑慮。這也說明了當前圍繞“一帶一路”最基本的問題,學術界和決策部門仍存在巨大分歧。

  李向陽認為,對“一帶一路”的定位需要有兩個基本標準,一方面中國不能學雷鋒,在國際範圍內大搞對外援助,而是首先要維護中國自身的利益。“如果不考慮自身需求,只考慮國際訴求,‘一帶一路’將注定失敗。”其次,中國要考慮國際社會的可接受度。一些國家對“一帶一路”存在“等、靠、要”的心態,國際社會的訴求也有不合理的成分。“一帶一路”作為國際戰略,應該是與國際社會訴求的交集,“交集的部分才能成為‘一帶一路’的真正目標和定位。”

  一帶一路是中國對外關係的重大轉折

  李向陽從四個方面分析了“一帶一路”的基本定位。第一,“一帶一路”是新時期我國周邊戰略的重要依托。李向陽認為,中國的周邊戰略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南海是中國和平崛起的一大障礙,中亞的恐怖主義或威脅到中國西部的穩定,蒙古提出要“永久中立”考驗中蒙關係,朝鮮在過去幾年不斷試探“去中國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唯一欣慰的是中俄關係的改善以及中巴關係的進一步鞏固。從經濟層面來看,我們同周邊國家的經濟聯繫越來越緊密。但這些國家對於中國和平發展的認知卻沒有隨著與中國經濟往來的密切而同步提高,甚至在有些國家出現了反向。“一帶一路”戰略就是落實“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的重要平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