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
歷史探究:重讀袁世凱 | |
http://www.CRNTT.com 2014-03-22 14:08:29 |
駱寶善:在那樣一個年代,不管是革命黨人、立憲黨人,還是袁世凱勢力集團,大家對於共和政治、議會制度的了解和認識都是很淺薄的。民國初年的局勢,袁氏當國的幾年,所制定的制度和政策,從本質上來看,是一個資本主義性質的政權,但是具體怎麼建設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規則,他們不了解、不懂得。這種制度的各個方面,中國官員和知識分子都有盲區,都有感到陌生之處。袁世凱有袁世凱的弱點,革命黨也有革命黨的弱點。袁世凱就覺得,他無法實施作為大總統的國家領導人的職權,遇到很多障礙,這既有他不適應共和制度的一面,也有議會制度造成的困擾。當時在國家議會制度下,很多議案無法達成共識,無法做出決議,這恐怕是他做出恢復帝制決定的根本原因之一。 這裡有一個概念,共和立憲議會和君主立憲,都是資本主義制度,所以袁世凱要恢復帝制,並不等於他就是要回到清朝的君主專制制度時期。就西方的資本主義國家來說,也有總統制內閣、君主立憲內閣之分,現在也是這個樣子。比較客觀地說,袁世凱的目標是這樣的追求。袁世凱稱帝之後,引起舉國反對,那是因為大家覺得,已經共和了,恢復帝制就是倒退、就是反動。但在反對聲中,袁世凱為什麼還堅持要恢復帝制,這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地方。這也不是某一個政治歷史人物的問題,我的看法是,他是覺得只有君主立憲制比較能貫徹他的立場和主張。這種現象不僅表現在袁世凱一個人身上,其實,在某種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某些政治聲望以及威權達到登峰造極或自認為獨具主張的政治人物,逆眾議、眾論而獨斷專行,最終至不可收拾者,古今中外,歷史上大有人在。 維護祖國統一 《新民周刊》:經過討價還價後簽訂的“二十一條”,實際只剩下十二條,那麼大眾知情嗎? 駱寶善:任何人只要想知道,就能知道。大眾其實都知道,我們的很多政治運動其實都是給政治家們給鼓動起來的。當時“二十一條”簽訂了幾條,中日雙方達成了怎樣的妥協,《政府公報》都有正式公布,這是一份公開發行、可以自由購買的官方公報。以不知情為由就說袁世凱賣國,是不能成立的。 《新民周刊》:袁世凱早年隨軍赴朝鮮參與平定壬午軍亂,又在朝鮮甲申政變中指揮軍隊擊敗日本,他對日本的態度是怎麼樣的? 駱寶善:應該說在當時的中國政治人物中,他是少數對日本有比較深刻認識的人之一,他意識到了日本的擴張意圖,當然他的意識也是有限的。他是在第一線和日本人打交道者中比較有頭腦的人。他對日本人的深遠戰略意圖可能不是那麼清楚,但是他對日本有意吞並朝鮮這一點非常明白,他比那些在國內決策層的官員清醒得多,但是他不起決策作用。 《新民周刊》:在袁世凱的努力下,外蒙古曾於1915年6月7日取消獨立,他在維護國家領土主權方面還是做了很多努力? 駱寶善:辛亥革命時期,外蒙古擅自宣布獨立,作為臨時大總統、正式大總統的袁世凱是堅決反對,堅持取締的。外蒙古宣布獨立時,袁世凱曾想派兵攻打外蒙古。正是在北洋政府時期,民國一度將已經獨立的外蒙古收回中國,讓外蒙古獨立的絕不是袁世凱!現在保留有袁世凱堅持主張外蒙古是中國一部分的各種文獻文件,他一直試圖勸說外蒙古不要獨立,繼續留在中國的大家庭中。但是俄國在外蒙古駐兵,等於就是依靠武力強行獨立,袁世凱也沒有辦法。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們的軍事實力與俄國相比還處於下風,如果強行收複外蒙古,等於就必須要與俄國決一死戰。袁世凱還不敢走這一步,主要還是想以外交手段來處理這一問題,在袁世凱活著的時候,外蒙古曾一度取消獨立。他派了軍隊到了現在外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當時叫庫倫),後來俄國人又讓外蒙古分離出去。在當時,舉國一致聲討外蒙古獨立,南北各省都督多有主張出兵討平者。但袁世凱深知外蒙古獨立的俄國深遠背景,征蒙必然要冒與俄國開戰的風險,這是當時國力所不及的,故只能謀求外交解決。以後,外蒙古再度獨立,是袁世凱去世之後的事了。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