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歷史性思維看辛亥革命何以發生

http://www.CRNTT.com   2011-04-17 10:36:50  


《走向革命細說晚清七十年》,雷頤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
  中評社北京4月17日訊/“‘辛亥革命’這些年來幾乎成為‘激進’的代名詞,頗有人對清政府的‘新政’、‘立憲’被辛亥革命‘打斷’而深感遺憾。不經革命的大動蕩大破壞而收革命之實效,當然是值得追求的理想狀態,作為一種良好的願望,更是無可指責。但若強以近代中國的歷史來為之佐證,指維新運動和辛亥革命為‘過激’,則有違史實大矣。”此間《學習時報》日前登載學者雷頤的文章“從歷史性思維看辛亥革命何以發生”:

  1867年的一個夏夜,時任兩江總督的重臣曾國藩與幕僚趙烈文聊天時談到時局,憂心忡忡,不知清王朝還能撐多久。趙烈文回答說:“天下治安一統久矣,勢必馴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風氣未開,若非抽心一爛,則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異日之禍必先根本顛僕,而後方州無主,人自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就是說,現在天下統一已經很久了,勢必會漸漸分裂,不過由於皇上一直很有權威,而且中央政府沒有先爛掉,所以現在不會出現分崩離析的局面。但據他估計,今後會出現各自為政、割據分裂的局面;他進一步判斷,大概不出50年就會發生這種災禍。

   對他的判斷,曾國藩半信半疑,但歷史驚人準確地應驗了趙烈文的預言:清王朝終於在1911年“抽心一爛”,土崩瓦解,距1867年趙預言它不出50年就徹底垮台正好44年。

  這段史料,多年前就讀到過,但當時並未引起我的關注。當對晚清這段歷史了解越來越細、越來越深時,重讀此事,不能不佩服趙烈文眼光的老辣。

  回顧這段歷史,清王朝的垮台,很大程度上是它的自作自受、自食其果。1840年的鴉片戰爭,使古老的中華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個名為“現代”的外來文明的挑戰,迫使中國帶著深深的屈辱開始在通往“現代”的道路上蹣跚而行。然而,中國現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艱難曲折,不僅因為它是外來、強迫、後發的,更是因為當時的統治者大清王朝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對這個挑戰實際是“現代”開端的意義竟毫無認識,因此不知所措,進退失據,步步被動,一拖再拖,一誤再誤,最終喪失了主動變革、主動“現代化”的機遇。這種主動權的自我丟失不僅使大清王朝最終覆滅,更重要的是使中華民族追求“現代”的進程被大大延誤,屢受重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