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張亞中:認同乃最終統一充分條件

http://www.CRNTT.com   2010-04-03 00:11:48  


 
  北京以現實主義處理兩岸關係的後果

  不只是台北,北京在思考兩岸問題時,也是自然而然地以現實主義思維做為解決兩岸關係必要的選擇。北京認為台灣有可能走向獨立,因此迄今為止仍然不願意放棄武力或武力威脅。在北京眼中,武力是針對台獨,而非一般人民,但是大家都知道,飛彈不會長眼,專打台獨;台北的政治人物,很容易將其詮釋為中國大陸對於全體台灣人民的威脅,因而給予可以操弄北京為威脅者的空間,進而疏離兩岸的認同。台灣的多項民意調查顯示,兩岸認同並沒有因為馬英九的上台或經貿的密切交流而拉近,其原因之一即在此。

  北京武力威脅台北,也給了美國可以介入台灣軍購一個很好的藉口,也讓美國可以在台灣幾乎是予取予求。簡單來說,只要兩岸無法擺脫現實主義安全觀的思維,美國即可輕易地從中獲利,一方面塑造北京對於東亞安全的威脅,另一方面合理化其軍售台北的行為,還可以台灣保護者的角色出現。

  現實主義在兩岸關係中的另一個展現就是兩岸在國際空間上的較勁。1949年起兩岸除了軍事的對峙外,最重要的衝突戰場就是聯合國席位與邦交國家的爭取。外交上的競逐充滿著現實主義的零和博弈,背後正是主權與國家利益的思維。

  不僅在正式外交上,一般的民間外交領域也難避免現實主義的思維,不論是拉扯國旗或是參與名稱,兩岸國際參與的競逐並沒有因為經貿關係的改善而結束。2008年5月馬政府上台以後推動“外交休兵”,但是如果從現實主義的思維來看,“和平”是不確定的,“衝突”才是常態,因而,“休兵”有可能只是暫時現象,一旦兩岸關係出現變化,外交上的競逐必然會重新再現。

  如果兩岸持續用現實主義的手段來處理兩岸關係,那麼結果就是雙方不放棄武力的思維,如果兩岸最後要用武力來解決,那是中華民族的不幸,是兩岸的雙輸;如果兩岸一直處於威力威脅與防衛,焦慮與恐懼將會促使兩岸人民的認同歧異愈來愈大,有可能將兩岸關係變質為“異己關係”。

  總而言之,在思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時,我們應該盡量排除用現實主義的安全觀來處理兩岸關係。對於台北來說,放棄台獨的選項,堅持自己是個“不分裂整個中國”的“非獨政府”,就不會有兩岸武力相向的可能;對於北京來說,面對一個不獨的台灣,沒有任何理由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這也是我在〈論兩岸統合的路徑〉一文中所提“兩岸安全相對化與階段化”的看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