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美國迎接一個新的自由主義秩序 | |
http://www.CRNTT.com 2008-11-28 17:09:38 |
1968年8月28日,上萬人集中在芝加哥的格蘭公園(Grant Park)抗議選擇總統候選人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市長Richard Daley警告他們不要鬧事,并拒絕他們游行准字,但他們反戰情緒激烈,不理警告,結果發生警民衝突, 大量警察高喊“殺殺殺”衝向他們,後來有人稱之“警察暴動”。但在電視機面前觀衆非常不滿示威者:把他們統統抓進監牢吧! 在此之前,民主黨曾在9次總統選舉中勝選7次,但從此以後,它在10次總統選舉中敗選7次之多!——尼克鬆-福特(2任)、雷根(2任)、布什(1任)和小布什(2任)。 40年後2008年11月4日,更多的人集中在同樣的公園,他們是在同性同名的市長(前任市長的兒子)邀請前來慶祝奧巴馬勝選的。這次警察在維持秩序,不再威脅他們。這次電視機面前觀衆不再反對他們,他們自己反而哭起來了。 同場不同景,顯示美國自由主義的死亡和重生。當年人民把它當作動亂的象征,今天人民把它當作穩定的承諾。 追求秩序 在美國,政治傾向在於兩個渴望之間:追求自由和追求秩序。一個世紀以前,美國歷史的進步時期(Progressive Era),進步人士認為龐大工業壟斷的資本主義把整個美國社會弄成一個弱肉強食、無法無天的叢林法則社會,只有最強者和最野蠻者才能生存。等到富蘭克林·D·羅斯福(FDR,1933-1945)執政時,美國遭遇經濟大蕭條,人民叫苦連天,呼籲政府出來領導。於是,FDR拋出一個《新政》(New Deal),注入大量金錢挽救,保護失業者、退休者和長者;提高最低工資;管制工業、銀行和金融機構等。當時保守派猛烈攻擊政府,說它扼殺經濟自由;但廣大美國人民卻感激政府的措施。他們沒有感到不自由,反而增加了安全。從1930年中期到整個60年代,政府把秩序強加於經濟整整35年,因此,FDR連任4次總統,最後死於位上。 這是自由主義的黃金時期。但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二戰結束後的一代,在經濟繁榮當中長大,質疑FDR建立的有秩有序的社會。對南部的非裔來說,秩序等於種族隔離政策;對許多婦女來說,秩序等於困住在厨房;對每一個人來說,秩序等於遵從所有法規和風俗,衣著、吃喝、性愛等。於是他們反抗了,反戰、民權、婦女、學生等運動紛紛出籠,贏個“動蕩的60年代”! 於是,美國人把曾經給他們帶來秩序的自由主義當作失序的根源了——對很多白人工人階級來說,種族自由(民權)等於暴動和犯罪;性別自由等於離婚;文化自由等於不尊重家庭、教堂和國旗。於是來了共和黨的尼克鬆總統和雷根總統,他們承諾一個新的保守主義秩序:文化的而不是經濟,控制街頭而不是控制市場。 一場經歷40年的文化戰爭展開了。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