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不論誰主白宮 五大懸念待解

http://www.CRNTT.com   2008-11-05 12:09:55  


本次美國大選注定要“創造歷史”
  中評社香港11月5日訊/香港《文匯報》今天發表文章,認爲“今屆美國總統大選在多個範疇上締造歷史,例如首位獲大黨提名的黑人候選人奧巴馬、互聯網首次全方位應用於選舉宣傳等。到底這次大選為美國帶來的轉變會有多深遠、多持久?無論最終誰入主白宮,至少仍有以下5大懸念有待破解。 ”全文如下:

         “里根革命”完結? 

  1981年,里根上台,主張以低稅率刺激增長,終結了從大蕭條起主宰美國執政理念近半個世紀的羅斯福“新政”,被稱為“里根革命”。自此,美國歷屆政府基本上接納以稅率來重新分配收入的理念已經過時,因為會窒礙增長。 

  但低稅小政府理念在今屆大選中受到衝擊。麥凱恩拚命將奧巴馬描繪成“傳播財富”的左翼自由派,但卻很少宣傳自己的減稅計劃,顯然不願抵觸普遍關注醫保、退休金等個人經濟安全問題的美國民意;奧巴馬雖然強調支持經濟增長,但更強調要向年薪高於25萬美元的國民加稅,縮小貧富差距。鑑於“新政”和“里根革命”是在兩個失敗總統胡佛和卡特下台後誕生,在經濟危機籠罩下,民意低企的布什政府會否催生出下一個政策變革? 

         種族問題可望解決? 

  自首任總統華盛頓以來,總統成為美國象徵,這亦是成千上萬非裔美國人出席奧巴馬提名演說大會的原因。如果白人為主的美國選出黑人總統,對於這個患有種族歧視社會頑疾的國家,就是一種巨變;若奧巴馬敗選,又被歸咎於白人拒絕支持黑人,黑人的失望會化作種族關係緊張的導火線。無論奧巴馬贏輸,這場選舉對美國種族關係的影響將會繼續發酵。 

         年輕人主導政治? 

  1960年代,嬰兒潮一代將美國政治推向左傾;進入1980年代後,政治冷漠感成了美國年輕人主流;不過踏入21世紀,E世代年輕人的政治參與度再次增加。30歲以下選民在2004年大選中的投票率較2000年增加9個百分點,至49%。今屆的青年投票率會否更上一層樓?他們對於誰入主白宮是否起決定性作用?仍有待觀察。 

         外交關係會否改善? 

  以往,國外民意對美國政治的影響力從來不大,例如不受國外歡迎的總統里根,卻出奇地受美國人歡迎。但這一次布什的窮兵黷武,令國民意識到國際形象的重要,奧巴馬的柏林演講旨在展現他改善美國與盟友關係的意願。不過由於目前經濟是主要議題,外交退到幕後,不論誰上台,都未可肯定新政府能否滿足盟友的期望。 

         保守派改變價值觀? 

  強大的國防、低稅率及保守社會觀念是共和黨三大核心理念,但一場金融海嘯,加上伊拉克戰爭泥潭,令共和黨核心理念受到衝擊。許多中產共和黨人開始質疑黨的經濟政策,溫和派的麥凱恩漸漸受到核心保守派選民認同。共和黨會否為了奪回國會控制權而緩和、甚至改變這三大理念,兩年後的國會選舉可見一些端倪。 ■《波士頓環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