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高華:嚴重貧富差距容易使人緬懷毛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11-12-31 14:56:37  


 
銳意治史

  雖然身在病榻,但慕名前來探訪者並不少。幾個月前,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帶著許知遠等幾個媒體人專程來南京拜訪高華。據同行的一位叫劉晉鋒的媒體人後來發表在《南方都市報》上的一篇文章記載,去之前劉瑜與高華並非舊識,只是因為讀過他的書,非常喜歡,並且覺得“那位教授的價值被嚴重低估了,她想讓病中的他知道,其實有很多人理解並敬重他。”見面只有半個小時,談論的話題圍繞各自對歷史與現實的認知來展開。

  聊到這點,高華流露出開心。這些來自海內外的噓寒問暖,讓他有了心氣相通的溫暖。但是因為病情不穩定,現在每次這樣見人後,都要休息三五天,才能安排下一輪見面。

  研究近現代史的高華,價值到底有多高?好友張鳴在一篇名為《高華:一杆老煙槍》的文章裡這樣說:“高華的學問,不勞我說,普天之下,居然有人為了能帶他一本書回來,跟海關打官司,弄得驚天動地,絕對天下獨一份。”

  自從寫了《紅太陽》一書後,高華常常會被問這樣的問題:作為一個在中國的大學體制內的史學研究者,獨立的思想以及鮮見的史料,有無特殊來源渠道?

  對於這樣一個問題的回答,回顧治學30餘年的歷程,恰恰也是高華自身思想由啟蒙到升華並最終結出果實的過程。

  高華的第一次思想啟蒙,發生在1971年。這一年,他從南京圖書館借到了一本書—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

  孟德斯鳩認為,專制政體下的教育,是要降低人的心智,專制統治最核心的精神,是懲罰和服從。這些觀點,高華記了幾十年,在初讀時更是深受震動,讓他在思想上頓時有了豁然開朗之感。在上世紀70年代近於“暗無天日”的氛圍裡,他仿佛一下子覺醒了,“但是,這一切都不能和別人說。”

  “只要不太笨,看完這本書,再看看眼前發生的事,馬上就會有感覺,噢,原來是這樣啊。”

  在孟氏思想啟蒙下,當“評法批儒”運動如火如荼開展時,主流宣傳工具對法家思想的大肆鼓吹,讓高華對這個運動的性質立刻有了清晰的判斷。此時的《商君書》、《韓非子》已散布民間。“兩書推崇弱民,這裡的弱,非四肢之弱,是思想之弱,除了會勞動,思想要簡單。”

  對於過去的那段歷史,一句話引來殺身之禍,高華目睹過並感同身受,“文革”中江蘇省“一打三反運動”掀起的紅色恐怖風暴,尤其是大規模槍斃人,現在想來,他都心有餘悸。

  新中國成立後,父親的右派身份,使得高華和他的弟弟妹妹飽受歧視。1963年,正是因他的這一“黑五類子女”身份,被南京外語學校拒之門外。

  “文革”後期南京出現的“向陽院”制度,讓高華對“告密”的肆無忌憚有了直觀感受。隨著張春橋提出“要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落實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高華一家居住的院子裡,小腳老太太們活動更為頻繁了,她們每天在他家門口東張西望,盯著他家來了什麼人,然後去告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