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政經兼顧 開創兩岸新局

http://www.CRNTT.com   2010-01-09 09:01:08  


兩岸關係若要穩定發展,不可能永遠“先經濟”而“後政治”。
  中評社香港1月9日訊/“停留在冷戰思維的國民黨人常說‘以拖待變’、‘以時間換取空間’,但時間不見得對國民黨和台灣有利。故2010年對馬英九的重大考驗,就是他能否爭取時間、把握時機啟動兩岸政治對話,能否政經兼顧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再創新局。”資深台灣問題評論員林修祺今天在《大公報》發表文章“政經兼顧開創兩岸新局”,提出建言。文章內容如下: 

  兩岸關係正處於歷史機遇期。回顧過去一年多的發展過程,兩會順利舉行四次“陳江會談”,簽署了12項協議,兩岸實現直接三通,經貿文化交流空前蓬勃,民間社會交流更全面啟動,呈現出良性互動的歷史新局面。但因兩岸建立的政治互信基礎仍不穩固,兩岸和平發展進程難免出現一些阻力、干擾和陰影。

     扭轉“政治疏離”趨勢

  在兩岸和平發展的初級階段,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是“政治疏離、經濟融合”,所以兩岸協商宜先經後政、先易後難。那末,如何評估過去一年半兩岸經貿交流的成效呢?台灣學者認為,對岸傾力推出多項經濟惠台政策和措施,大舉讓利,把好處做到百姓身上,其形象確有改善,卻未能扭轉台灣民眾的統獨立場、身份認同與政黨傾向,未能左右台灣民意及改變台灣的藍綠版圖。換言之,在兩岸當局未能正式接觸談判前,兩岸持續擴大的經貿交流對台灣的影響,只限於經濟民生及對北京印象的改善,而對深層的政治立場則不起作用,沒有扭轉台灣對大陸政治疏離的走勢。綜合各種民調走勢,台灣整體民意仍然持續走向偏獨方向,即使受惠顯著的特定群體(如台商),也看不到扭轉和變化。依據這種分析研判,有人認為北京近年來推出的經濟惠台政策,“既防獨無效,亦促統無功”,質疑大陸耗費大量成本、補貼兩岸經貿是否值得。其實這是即時與滯後效果的問題,對於政策成效的評估,不可完全求之於即時立竿見影,尤其是戰略性重大政策的因果關係,往往都是滯後顯現的。胡錦濤發表新年賀辭時強調:“我們將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更好造福兩岸同胞。”這顯示在新的一年,北京仍將“胡六點”作為對台政策的綱領,相信兩岸之間存在的各種問題,包括執行中發現的新問題,都可在堅持和平發展主題的過程中逐步解決。

  國台辦主任王毅寄望2010年,兩岸“堅定信心,排除干擾,加強合作,再創新局”。再創什麼新局?理應就是開啟兩岸政治對話,逐步破解政治難題的新局。今年兩岸加強交流合作和協商,無疑還是以經貿議題為主導。從過去一年半的經驗來看,經貿問題與政治問題不可能截然分開。今年內商簽的ECFA內容更複雜,無可避免會觸及政治問題,不可能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上取得突破,而在政治對話方面完全不動,多少也要有所動才行。今年元旦,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自由貿易協定已經起動。馬英九強調ECFA不能拖延,但對開啟兩岸政治對話則消極拖延,這不是“正視現實”的態度。開創政治對話新局

  馬英九在元旦前夕表示﹕早日建立架構,創造可長可久的和平,是兩岸雙方的重大任務,但目前條件還不成熟,大陸仍對台灣部署1300枚導彈,在此情況下兩岸不可能簽署和平協議;台灣人民目前對兩岸關係進展有不同看法,因此等到台灣內部達成共識後,再來討論兩岸領導人會面的事,比較妥當。

  所謂條件不成熟,主要是兩岸政治互信和共識仍不穩固。但正因如此,更需要開啟政治對話,通過平等協商來加強兩岸的政治互信和共識,為商簽兩岸和平協議創造條件和早作準備。政治對話也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不等於馬上就簽訂和平協議。和平協議作為一個架構,需要解決諸多政治難題,兩岸關係政治定位難度最高,可先從軍事安全互信機制著手,通過協商解決所謂“對台導彈”問題。還可以先由兩岸智庫學者專家分別探討,再由兩岸政府部門各自授權進行共同研究,待取得若干共識後,才安排雙方直接協商。去年12月26日成立的“中華經略國防協會”是由台灣退役將領、“立委”及學者專家組成的智庫,目的就是對兩岸軍事互信議題先行探討研究,並與大陸的智庫學者專家交換意見。

  今年兩岸有望出現開啟政治對話、實行政經並談的新局,但也面對主要來自台灣內部的干擾和挑戰。台灣軍方鷹派把和平協議視為“麻痹國軍神經、軟化國軍意志”的圖謀,就是干擾和阻撓開啟兩岸政治協商談判。

  更大的干擾和挑戰來自民進黨和“台獨”勢力。國民黨重新執政後,馬英九為了做“全民總統”,對綠營和“台獨”勢力刻意忍讓和籠絡,“反獨”近乎消音,讓一度跌到低谷的“台獨”獲得“自由化假期”。今年是台灣的政治敏感年,ECFA要送“立法院”審議,還有五大都市選舉,民進黨和綠營對兩岸的經政協商,必然極盡抹黑破壞之能事。馬政府面對強烈的挑戰,對兩岸關係會否停步或退縮,仍然是未知數。

            仍然面對干擾挑戰

  馬英九提出要等到台灣內部達成共識後,再來討論兩岸政治對話的事,難免讓人懷疑他有意擱置或拖延政治協商。台灣內部藍綠兩方達成共識是做不到的。過去簽署的12項協議,國民黨與反對黨何曾有什麼共識?民進黨一直強烈反對ECFA,馬政府為何迫不及待?可見問題不在於台灣內部是否達成共識,而在於馬政府視對岸為“機遇與威脅並存”,在經濟上是“機遇”,在政治上則是“威脅”。

  停留在冷戰思維的國民黨人常說“以拖待變”“以時間換取空間”,但時間不見得對國民黨和台灣有利,等到被動走上政治談判桌甚至失去談判機會時,馬英九和國民黨現有的籌碼亦流失了。故2010年對馬英九的重大考驗,就是他能否爭取時間、把握時機啟動兩岸政治對話,能否政經兼顧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再創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