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美國的“日本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14-04-01 09:18:04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 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4月1日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今天撰文《美國的“日本困境”》分析認為,中國應當深刻意識到美國的“日本困局”,理性地制定自己的對日和對美政策,從而在保衛國家核心利益的前提條件下避免戰爭,實現和平,繼續崛起,成為真正的強國。
 
  日本自民黨安倍上台執政後,中日關係一路惡化,升級至今,令很多人開始擔憂中日兩國間戰爭的可能性問題。但中日之間的關係,並不僅僅是簡單的雙邊關係問題,而是牽涉到中、美、日三大國之間的關係。美國之所以成為一個主導因素的主要原因,就是存在著美日同盟。因此,無論是中國、日本這兩個當事國都在積極考量美國因素,其他所有國家也在考量美國因素。這是具有很大理性的,因為美國的立場和行為,會對中日關係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對中國來說,儘管美日同盟並不是說美、日兩國是一體的,但如果不能對美日同盟有正確的理解,就會犯重大的戰略錯誤。實際上,現在人們對中日關係的很多方面都看不清楚,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如果換一個角度,從美日關係的角度來看中日關係,就會看得比較清楚一些。在美日關係中,美國面臨著一種困局,我們暫且把此稱為美國的“日本困境”。從“日本困境”中,人們至少可以了解美國在中日關係上的矛盾態度,及其各種可能的戰略和限度。
 
  美國的“日本困境”來自美日同盟。美日同盟是冷戰的產物,同時也使得東亞的冷戰局面,並沒有因為冷戰的終結而結束。在世界範圍內的後冷戰時代,東亞冷戰局面仍然在延伸。
 
  二戰後,美國占領日本。但和美國(及其盟國)對德國的政策全然不同,美國並沒有清算日本的戰爭債,清理日本的戰爭遺產。當時的美國面臨著道德和意識形態之間的選擇。從道德上說,美國應當清算日本的侵略戰爭,就像清算納粹德國一樣。不過,在道德和意識形態之間,美國選擇了後者,那就是要通過保護日本的方式,來遏制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陣營的擴張。等到1949年中國共產黨執政,美國更是把日美同盟視為遏制中國的有效手段。(這種情況只有等到中國和蘇聯分裂之後、美國面臨與蘇聯的競爭的時候,才得到改變。)
 
  除了人們所看到的審判戰犯以外,美國幾乎沒有動搖日本戰前的權力和社會架構。美國保留了日本最重要的天皇制度。日本的軍國主義戰爭是以天皇的名義發動的,既然戰後天皇沒有受到追究,也表明沒有人對戰爭負責。審判了一些戰犯,而沒有改變產生戰爭的制度,給了以右派為代表的軍國主義保留了巨大的政治制度空間。實際上,在保護天皇制度的條件下,很多戰犯或者近於戰犯的重要政治人物日後重返政壇。德國清算了納粹和納粹制度,而日本則沒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