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互稱官銜為兩岸政治性商談鋪平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13-10-07 07:43:34  


 
  這也顯示,今後兩岸事務事務性、經濟性的商談,仍將由海協會和海基會進行,不會廢掉海峽兩會的“武功”。但兩岸超越事務性、經濟性,亦即政治性、官方性的商談,就將甩掉海協會及海基會的“白手套”,由國台辦和“陸委會”直接進行或主導。甚至可以發展為兩個層次,其中具體技術性問題,由國台辦與“陸委會”進行操辦,或是以國台辦和“陸委會”為主導,邀請兩岸各相關部會的負責人參與進行;而方向性及原則性等的商談,就由兩岸領導人,或是委由具有權威意義的代表人物如蕭萬長等為主導。這是北京一早寫好的劇本,並由國台辦主導,但也正好符合馬英九從連戰手中奪回主導權的心意。

  劇本雖然是一早寫好了,但“陸委會”似是仍然忐忑不安,擔心會搞砸。因而一方面小心翼翼,盡量避免“外交部”參與,以免引來“兩岸事務國際化”的嫌疑;另一方面則在台灣政局紛亂,馬英九形象及民意支持度嚴重受損之下,不知北京會否按照劇本演出。因此,對“互稱官銜”倘有不確定之感,僅是表達了“慎審樂觀”。

  但可能是正因為馬英九身陷險境,需要有重大外力因素予以提振,也有可能是在“習蕭會”的前夕,馬英九主動和解,先是江宜樺主動求見王金平,後是馬英九決定國民黨對王金平的訴願不再提出抗訴,表達了和解的善意,北京認為有必要加以鼓勵。因此,原先寫好了的劇本,就增加了戲份:從“陸委會”原先所說的“自然互動”,只是寒喧見面,爭取“互稱官銜”,到不但是實現了“互稱官銜”,而且張志軍還邀請王郁琦訪問大陸,這比“互稱官銜”更為重要。完全滿足了王郁琦的要求。——當初王郁琦在提到“張王會”時,以“互稱官銜”為前提條件,否則就不如不見,而張志軍則回以“晚見不如早見”,為“互稱官銜”以至是定期互訪埋下了伏筆,並由後來“崔王會”的“互稱官銜”作出了必要的鋪墊。這就滿足了台灣方面“對等”及“互不否認治權”的訴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