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互稱官銜為兩岸政治性商談鋪平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13-10-07 07:43:34  


 
  正因為北京充分肯定了“陸委會”的定位及以往政績,並對其在今後兩岸政治對話中所起的關鍵作用寄予了殷切期望,因而在安排“習蕭會”的座位時,將王郁琦擺在蕭萬長之後的“第二”位置,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三代國師”王滬寧相對應。如同張志軍稱呼王郁琦為“王主委”,新華社短評和國台辦發言人楊毅正式採用了“陸委會”稱謂一樣,這個“座位安排”的政治涵義極為豐富。總之一句話,北京不但是正面肯定了“陸委會”的定位和職能,而且也在充分瞭解王郁琦與馬英九的關係的基礎上,希望他能準確領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真諦,不辜負馬英九的重托,也不輕怠自己所據職位的重任。由此,習近平對蕭萬長所說的“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及“在一個中國框架內就兩岸政治問題同台灣方面進行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其實更是向王郁琦說的,讓他在匯報馬英九並獲得授權後,先從定期的“張王會”開始,探索和推動兩岸政治對話。而從某個角度看,習近平表面上是給台灣方面施加了壓力,但在目前的台島政治氛圍中,更是在為馬英九轉移視線鋪設下台階,讓他能在政治紛亂中擺脫出來。

  自二零零八年承認一個中國的中國國民黨奪回台灣地區執政權後,台灣方面代表領導人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人選,就有了突破,從過往的部長級經貿官員或知名民間企業人士,升格為曾任“副總統”的連戰。而在過去,陳水扁曾企圖指派曾任“副總統”的李元簇出席上海“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卻遭到北京的拒絕,而導致當年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台灣方面首度沒有領導人代表出席,留下了一個空白記錄。

 由連戰代表馬英九出席“APEC”非正式會議,這固然是馬英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國際回饋,也是北京對連戰打開國共交流合作大門的回報。但是,由於兩岸尚未建立對等的官方溝通平台,因而連戰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後與胡錦濤會面技術安排的溝通聯絡,都是由國台辦與連戰辦公室進行,而繞過了公權力機關。這看在馬英九的眼中,顯然不太舒服。因而趁對岸領導班子換屆時,主動更換了代表他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人選,換上曾在自己第一個“總統”任期內出任“副總統”,而且聽話及“沒有聲音”的蕭萬長。這已經顯示馬英九要按照“憲法”的規定,由自己親自主導兩岸事務。

 按照馬英九的這個思路,“陸委會”與國台辦作了溝通,獲得正面回應。顯然,“陸委會”這樣做,也是有意藉此將“互不否認治權”成為既成現實,為兩岸官方直接接觸創造條件。而新華社的短評,顯然也對此給予了正面肯定。此顯示,北京是由此滿足台灣方面的意願,而步步鋪墊引向兩岸政治對話。從上月澳門特首崔世安與王郁琦會面,實現了“兩制”範疇的“互稱職銜”突破之後,再進一步在“APEC”的平台,取得“一國”範疇的“互稱職銜”突破,並由“張王會”的定期互訪及會晤,而探討及敲定“習馬會”的大方向及所有細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