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把南京弄丟了

http://www.CRNTT.com   2011-12-24 10:24:30  


 
  原因是什麼?如果可以連同影片公映前的宣傳結合著看,宣傳上的賣點放在“床戲”和主要角色“玉墨是誰”的神秘感上,其實所謂的“商女不知亡國恨”在本片展現出的不過是臆想式的描述,12月寒冬的南京(何況70多年前地球遠未變暖),玉墨和她的姊妹們不是袒肩露臂,便是穿著單薄的旗袍在鏡頭面前搖曳生姿,一曲幽怨、悠悠的《秦淮景》,令花容月貌的十三釵穿著色彩鮮艶的旗袍,以接近MTV手法大肆表現,盡管意圖仍在極力營造悲惻,可是,這與困在冷嗖嗖、空蕩蕩的教堂並忍受饑寒交迫的事實全然相悖。

  我並不同意有批評說《金陵十三釵》是“情色愛國主義”這個有點過頭的說法,我倒是寧願認為,老謀子是陷入了一個“陌生”的誤區,即他的審美出現了異化。換言之,對“悲情城市”南京那發生在74年前的人類大悲劇,在電影中僅僅變成了一個被隱退了的含糊背景。

  “教堂故事”成為南京悲劇中的一個截取,當然可以;“神女”後來變為“女神”,同樣也沒有問題。但不能因為場景限制就將應有的、更具視野的描述或象徵丟掉了。遺憾的是,《金陵十三釵》正是在這方面沒有能讓我們看到創作者在宏大叙事架構下應有的表現。近年來出現以南京大屠殺為題材的影片有《南京!南京!》和《拉貝日記》,前者以大叙事手法接近全景式地描述南京淪陷後的悲劇和人性反思,後者則叙述了發生在南京的“辛德勒名單”。從比較簡單的人物設計上看,《金陵十三釵》和《南京!南京!》都出現了所謂漢奸角色,恰巧的是,這兩個漢奸爸爸都有要拯救的女兒,但是,這兩個漢奸刻畫就完全是兩個效果:範偉在《南京!南京!》中所飾演的漢奸爸爸,其窘態顯然立體得多;但曹可凡在《金陵十三釵》裡面飾演的漢奸爸爸則顯得簡單化、扁平化。因此具體到漢奸這樣的特殊角色,對其人性描繪表現,範偉扮演的角色會更立體。同是妓女,《南京!南京!》里的江一燕的角色塑造就很不一般,當日軍要在被囚女性群中找人“慰軍”時,江一燕緩緩地但堅定地舉手“應征”、從“神女”蛻變成“女神”這一形象的形成,簡練有力,讓人留下極深刻印象。

  從微觀配角人物到故事結構核心,看得出《南京!南京!》的導演陸川是非常刻意地在營造人性良知與戰爭中的衝突。中泉英雄飾演角川這個角色的出現,可見陸川用心良苦。因為像這樣一個與我們看慣了的殘忍凶狠的侵華日軍形象大相徑庭,角川更像是日軍的一個異類。類似的角色從未在任何抗日戰爭題材影片中出現過。能夠以這樣形象出現的日軍並以他的角度去看這場戰爭,實在是一次突破。而這個突破的意義在於中國新一代電影人終於出現了帶有國際眼光的胸襟和視野,而不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更不是“中國不高興”的無知和盲目憤怒。對於出生於七十年代的陸川具有這種觀念,很不容易。

  反觀《金陵十三釵》則從開頭“抵抗的南京”很快地就被後面“被污辱的南京”所消磨,整個故事濃縮成了在約翰這個假神父庇護下的掙扎—我的意思是說,約翰這個殮葬師從原來像是個小混混般的美國人過渡到成為負有“神父”責任的擔當,還是太簡化了點。不可否認那名小女生在遭日軍強奸時墮樓身亡給了約翰巨大的剌激,讓他驚愕、恐慌的同時也帶給他驚恐過後的冷靜、反思,作為男人,作為非交戰國國民身份並且是“神父”這樣一個神職人員,他做到了挺身而出,但問題出在之前並無鋪墊,哪怕是之前加入一些他具有擔當個性的描述也都沒有,後面當他剃光了胡須、再穿上神父服裝成為“帥哥神父”,這樣的轉變未免就很急促,缺乏說服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